[实用新型]泥浆分离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0098.7 | 申请日: | 2007-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4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会芳 |
| 主分类号: | E21B21/01 | 分类号: | E21B21/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4000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泥浆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钻探行业中使用的钻井液净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钻井液固相分离的泥浆分离机。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探行业的钻孔灌桩过程中,钻井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产品,其性能参数主要有:密度、粘度、屈服值、静切力、失水量、泥饼厚度、含砂量、酸碱度、固相、油水含量等。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其主作用是:1)携带、悬浮岩屑;2)冷却、润滑钻头和钻具;3)清洗、冲刷井底,利于钻井;4)利用钻井液液柱压力,防止井喷;5)保护井壁,防止井壁垮塌;6)为井下动力钻具传递动力。现有钻孔灌桩过程中,钻井液将井底岩屑带出后会直接倒入泥浆池中存放,然后装车运走,废弃的泥浆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安排运输、清理,既延长了施工工期,增加了工程成本,又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且灌注时还需首先考虑泥浆池是否会满溢或是否能及时将泥浆运出等问题,给施工过程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将废弃的泥浆重新回收和利用起来,从而提高工程进度,减少工程造价,节约水电的浪费,减少泥浆的运输费用,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回收、利用现有泥浆的泥浆分离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泥浆分离机,包括吸浆泵、旋流分离器、振动箱、水池和控制器,吸浆泵上进浆管与泥浆池连通,出浆管与旋流分离器连通,旋流分离器位于振动箱上方,旋流分离器底部出口与振动箱连通,振动箱底部出口与水池连通,振动箱上设有出渣口,旋流分离器的顶部和水池底部分别设有溢流管与泥浆池连通,控制器分别与吸浆泵和振动箱连接。
所述旋流分离器底部出口上还设有电磁阀门,电磁阀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出浆管上还设有压力表。
所述振动箱包括箱体、弹簧、振动筛、振动支架和振动电机,箱体通过弹簧连接在水池上方,箱体上、下方分别与旋流分离器和水池连通,振动支架固定在箱体内,振动筛固定在振动支架上,箱体侧面与振动筛活动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出渣口,箱体上方固定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振动筛插接在振动支架上。靠近箱体出渣口端的弹簧下方还连接有油缸,油缸固定在水池上,油缸的缸杆通过弹簧支座与弹簧连接,油缸通过油路和油泵连接,油泵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浆分离机,采用高压高速旋流分离器和振动筛相结合的原理,快速将钻孔灌桩过程中所产生的泥浆作出固相分离,其主要益处为:
1、分离出的泥浆可以重新投入钻孔中反复使用,以节约施工用水。
2、返回钻孔中的泥浆携渣能力强,可减少钻孔、清孔的时间,从而节约用电和用水。
3、返回钻孔中泥浆的胶体率较高,可起到护壁的作用,有利于孔壁的稳定和桩孔的质量,缩短下笼的时间。
4、分离出来的砂粘土团块含水量小于30%,可直接装车外运,也可直接回填,减少了运输砂粘土团块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灌桩的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5、废浆外运变为净土外运,既不会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浆分离机,包括吸浆泵1、旋流分离器6、振动箱4、水池13和控制器19。吸浆泵1上连接有进浆管2和出浆管5,进浆管2与泥浆池15连通,出浆管5密闭连接在旋流分离器6靠近顶部的位置,压力表17连接在出浆管5的管壁上,以及时了解旋流分离器6内的压力情况。振动箱4位于旋流分离器6下方。吸浆泵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9连接。
旋流分离器6顶部还连接有溢流管14,溢流管14出口与泥浆池15连通,旋流分离器6底部出口上连接有电磁阀门18,电磁阀门18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9连接,旋流分离器6的内壁上还设有螺旋向下的导流板7,导流板7的顶部起始位置与出浆管5的出口相对应,旋流分离器6的轴心线方向为上、下贯通的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会芳,未经吴会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