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溜槽布料规律实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8745.0 | 申请日: | 200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4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白晨光;于要伟;梁栋;邱贵宝;温良英;张正荣;张生富;吕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B7/24 | 分类号: | C21B7/24;C21B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4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溜槽 布料 规律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溜槽布料规律实验装置,它能动态地观察并测量在不同溜槽转速、溜槽倾角,不同料层下降速度,不同气流阻力下炉料在溜槽上的运动、料流轨迹、炉料在料面上的粒度偏析、料面形状变化、堆尖位置、堆角大小、径向矿焦分布、及料面下降情况。
背景技术
目前,对高炉布料规律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开炉前实测法和物理模型实验法。开炉前实测法只能在开炉前、或大修停炉后才能使用,很不方便;而且是在特定的原料、燃料条件下,研究炉料的布料规律,从中得到的布料规律也是不全的;需要搭建平台,消耗大量材料,费时费力。物理模型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炉料的布料规律,观察、测量整个料面形状及其在下降过程中的变化,但是目前现有物理模型不能动态地观察并测量在不同溜槽转速,不同料层下降速度,不同气流阻力下炉料在溜槽上的运动、料流轨迹、炉料在料面上的粒度偏析、料面形状变化、堆尖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动态地研究布料过程的规律、观察和测量炉料在溜槽上的运动及其粒度偏析、料流轨迹、料面形状变化、炉料在料面的粒度偏析、径向矿焦分布、堆尖位置、堆角大小及料面下降情况的高炉溜槽布料规律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高炉溜槽布料规律实验装置,它由位于上部的溜槽旋转布料系统、位于中部的炉喉和炉身模型装置、位于下部的出料及鼓风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所述溜槽旋转布料系统包括料罐、中心喉管和溜槽,炉身下部设有出料口和气体入口,其特征在于:中心喉管和溜槽连接并可调节溜槽倾角,中心喉管与电机采用链条连接由电机带动中心喉管和溜槽旋转;炉喉和炉身由相同的左右两半对接而成并可分开,在其中一半的对接处设有竖向的透明薄板与该一半炉喉和炉身形成半个炉料容器,溜槽、炉喉和炉身为透明材料;测量系统由激光测量装置和轨道构成,轨道位于炉身直径延长线上,激光测量装置位于轨道上可在轨道上滑动。
所述出料及鼓风系统包括托盘、叶轮和叶轮电机,炉喉和炉身模型装置置于托盘上,叶轮设于炉身下部中心处并通过穿过托盘的转轴与叶轮电机连接由电机带动其转动,透明薄板位于叶轮上方。
进一步地,在溜槽的长度方向和圆周上、炉身上以及透明薄板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设有刻度。
同时,炉喉和炉身模型装置侧边设有与其中心线平行的转轴,炉喉和炉身模型装置设置在转轴上并可绕转轴旋转。这样就可以根据布料和观测所需,使炉喉和炉身模型装置转离或转回溜槽旋转布料系统与出料及鼓风系统所在的中心连线。
料罐为漏斗形,其底部设有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物理模型实验新装置,以电机为旋转动力,该装置能模拟高炉炉料运行状况,本装置的溜槽、薄板、炉喉和炉身均为透明材料并设有刻度,故能观察和测量炉料在溜槽上的运动及其粒度偏析、料流轨迹、料面形状变化、炉料在料面的偏析、径向矿焦分布、堆尖位置、堆角大小及料面下降情况,可动态地研究布料过程的规律,对进一步掌握和提高高炉冶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炉喉和炉身模型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高炉溜槽布料规律实验新装置由位于上部的溜槽旋转布料系统、位于中部的炉喉和炉身模型装置、位于下部的出料及鼓风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上部的溜槽旋转布料系统在一个平台上,中部和下部系统在另外一个平台上。炉料从溜槽出来后进入炉喉和炉身内,在出料及鼓风系统作用下从炉身的出料口出来。下面分别对各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溜槽旋转布料系统
所述溜槽旋转布料系统包括料罐1、中心喉管2和溜槽3。本系统考虑影响布料的主要因素,将料罐1简化成漏斗容器,并在其底部设有节流阀4。中心喉管2和溜槽3通过螺栓连接并可调节溜槽倾角,中心喉管2与电机5通过链条6连接由电机5带动中心喉管2和溜槽3一起旋转,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可以方便地控制溜槽旋转速度。中心喉管2采用无缝钢管材料,溜槽3采用透明材料,为有机玻璃,并且在溜槽3长度和圆周两个方向上分别表上刻度,可以清楚观察并研究炉料粒度偏析。本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炉喉和炉身模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87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镁合金座椅靠背骨架
- 下一篇:立式射出成型注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