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行程升程控制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8507.X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2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万长久;张伟;赖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02 | 分类号: | F02D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侯懋琪 |
地址: | 400033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行 程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杆总成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预行程升程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喷油泵行程为固定预行程,预行程一般都固定在额定功率点附近。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喷油泵供油速率低,使用固定预行程的喷油泵就会造成发动机耗油大、经济性差、排放恶化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实时调整预行程的预行程升程控制机构。
该预行程升程控制机构,它包括:控制杆、调节臂、过渡套、过渡套定位螺钉、调整垫、调节臂定位螺钉和止动垫片,调节臂用调节臂定位螺钉安装在控制杆上,调节臂与控制杆连接部上端面放有止动垫片,下端面放有调整垫,调节臂上球头销一端与预行程控制套上的U型凹槽配合连接,过渡套用过渡套定位螺钉安装在控制杆末端,过渡套通过十字连接盘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
所述的调节臂一共有六个,分别安装在控制杆上且都与控制杆垂直,六个调节臂在同一平面内指向控制杆的同一侧且互相平行。
所述的六个调节臂,它们之间的间距为:从最外侧的调节臂算起,第三和第四个调节臂的间距为38mm,其余的调节臂之间间距为35mm。
所述的六个调节臂上球头销一端的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预行程升程控制机构可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实时调整预行程,使喷油泵在发动机的各工况与转速下获得最佳的供油速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同时降低排放水平。
附图说明
附图1,控制杆总成机构侧视图;
附图2,控制杆总成机构剖视图;
附图3,控制杆总成机构工作原理图;
附图中:控制杆1、调节臂2、过渡套3、过渡套定位螺钉4、调整垫5、调节臂定位螺钉6、止动垫片7、预行程控制套8、柱塞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2,一种预行程升程控制机构,它包括:控制杆1、调节臂2、过渡套3、过渡套定位螺钉4、调整垫5、调节臂定位螺钉6和止动垫片7,调节臂2用调节臂定位螺钉6安装在控制杆1上,调节臂2与控制杆1连接部上端面放有止动垫片7,下端面放有调整垫5,调节臂2上球头销一端与预行程控制套8上的U型凹槽配合连接,过渡套3用过渡套定位螺钉4安装在控制杆1末端,过渡套3通过十字连接盘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
所述的调节臂2一共有六个,分别安装在控制杆1上且都与控制杆1垂直,六个调节臂2在同一平面内指向控制杆1的同一侧且互相平行。
所述的六个调节臂2,它们之间的间距为:从最外侧的调节臂2算起,第三和第四个调节臂2的间距为38mm,其余的调节臂2之间间距为35mm。
所述的六个调节臂2上球头销一端的高度一致,调整垫5就用来调整球头销的高度。
参见附图3,该预行程升程控制机构工作原理: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发动机工况发出改变喷油泵预行程的指令,步进电机驱动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带动控制杆总成沿控制杆1的中轴线旋转(控制杆1通过过渡套3与蜗轮蜗杆机构动力输出端连接),调节臂2上的球头销带动预行程控制套8沿柱塞9轴线上下移动(调节臂2上球头销一端与预行程控制套8上的U型凹槽配合连接),导致预行程控制套8上的进油孔与柱塞9上控油槽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达到调整喷油泵预行程的目的。
该机构能根据发动机运行工作情况,实时调整喷油泵预行程,在发动机低转速时降低喷油泵对发动机的供油量,发动机高转速时加大喷油泵对发动机的供油量,即使喷油泵在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与转速情况下获得较佳的供油速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同时降低排放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85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造纸烘缸的除毛喷淋装置
- 下一篇:空调系统节能蓄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