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硫浆液池无搅拌氧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8331.8 | 申请日: | 200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7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杜云贵;刘清才;刘艺;董凌燕;隋建才;李锋;洪燕;王方群;余宇;强华松;邓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6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浆液 搅拌 氧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具体地说,涉及用于烟气脱硫的浆液池的无搅拌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迅速持续地发展,大气被SO2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FGD)是现今唯一能大规模减少SO2排放的途径,在此技术中,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WFGD)占有主导地位。在WFGD中,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液柱塔技术,一种是喷淋塔技术,两种技术通过不同的脱硫塔塔型进行区分。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亚硫酸钙的氧化是一个重要的化学过程,其氧化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SO2的脱除率以及副产品石膏的质量,因此通过适当的途径提高亚硫酸钙的氧化效率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浆液池内氧化技术及设备的选择上,大多采用空气喷枪加搅拌器的方式,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亚硫酸钙氧化率,但设备复杂,而且搅拌装置经常发生故障。中国专利公开号CN1439449,公开了“一种湿法喷雾烟气脱硫装置”,该装置将强制氧化、双变径喷淋层结构和逆流湿法喷雾技术集成到了一个整体系统中,有效保证了液滴的雾化质量。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062462,公开了一种“持液槽侧置式烟气脱硫装置”,它由烟气脱硫段和侧置式持液槽组成。烟气从烟气脱硫段底部进入,与顶部喷淋落下的吸收液逆流接触,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被脱除;落到烟气脱硫段底部的吸收液自流入烟气脱硫段侧下方的持液槽,烟气脱硫段底部不存留液体;在持液槽上部安装搅拌器,防止吸收液中的悬浮颗粒物沉淀,持液槽底部鼓入氧化空气,氧化后的气体进入烟气脱硫段随净化后烟气一起排放。在上述两个专利中均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由大功率电动机驱动,搅拌器上设有搅拌叶轮,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出故障,而且还要定期清洗叶轮上的沉积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搅拌装置的烟气脱硫浆液池氧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浆液池,浆液池的下部安装有圆形导管,该圆形导管至少一条直径的两端上设有第一弧形导管和第二弧形导管,该第一弧形导管和第二弧形导管的下端与圆形导管连通,上端伸出浆液池经外连接管与空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圆形导管的内圈上设有下喷气管,为了在浆液池的下部产生漩流,该下喷气管的中心线与经过该中心线与圆形导管交点的切线呈锐角α,α为1度~45度;所述第一弧形导管和第二弧形导管的下段呈弧形,该弧形段管壁上设有上喷气管,为了在浆液池的上部产生漩流,以该上喷气管的中心线与上喷气管交点的切线为参考线,并以该参考线与浆液池的轴心线共同所在面为参考面,该参考面与所述上喷气管的中心线形成的夹角呈锐角β,β为45度~89度;为了使上喷气管和下喷气管产生的漩流方向一致,所述下喷气管和上喷气管的旋向相同。
作为优选,上述一条第一弧形导管和第二弧形导管弧形段管壁上的上喷气管数量为3~8个,上述圆形导管上的下喷气管的数量为4~10个。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氧化所需的空气压缩后从喷气管喷出,促使浆液池内的浆液流动,并形成漩流,从而达到搅拌亚硫酸钙的目的,省去了搅拌装置;而且,利用空气进行搅拌还有利于氧气与亚硫酸钙充分接触,提高了脱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的向视图;
图3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J处的放大图;
图5为沿图1中B-B的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浆液池7、圆形导管3、弧形导管1,2及空压机6组成,圆形导管3安装在浆液池7的下部,圆形导管3一条直径的两端上设有第一弧形导管1和第二弧形导管2,该第一弧形导管1和第二弧形导管2的下端与圆形导管3连通,上端伸出浆液池7经外连接管8与空压机6的输出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83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银/卤化银参比电极
- 下一篇:单位光伏电池板供多单位太阳能照明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