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锤锻履带板的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846.6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权国政;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庆民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履带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模具,尤其涉及锤锻的模具。
背景技术
履带板就像人的脚板支撑走路一样来支撑着推土机、挖掘机、坦克等大型移动装置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走。为了与主动轮啮合、为了增加与地面的附着力而在履带板两面设计出了凸凹不平的形状,为了在构成类似于链传动结构样式时尽可能地减小主从动轮的直径、为了增大承载能力,履带板的长宽比、尤其是长厚比均设计得较大;为了与主动轮啮合、为了增加与地面的附着力,履带板的两面又均设计有凸肋——内侧的凸肋用于与主动轮上对应的凹槽啮合,外侧的凸肋用于“咬”入地面以提高附着力。简言之,履带板属于典型的长扁薄、高凸肋、且其支承凸肋的腹板又不是一个简单夹板的零件。因此,在传统加工中,履带板均采用铸造的方法加工而成。主要由于铸件的韧性相对较差、抗冲击能力弱等原因,近年来在履带板加工工艺中,有用锻造工艺取代了铸造工艺的趋势,例如在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等少部分国家。目前,我国国内也已经开发出履带板精密挤压成形的模具装置。国内外的这些锻造模具装置,均需要配用热模锻压机或者液压机,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在锤锻设备中应用的锻造履带板的模具。因此,对于现在仅有普通锤锻设备的企业来讲,如果也想要加工履带板的话,那么,则必定要增加新的设备投入。另外,现有的精密挤压成形模具装置通常都是由冲头、上凹模、下凹模组成。为了不过分增大行程、且保证材料能够充满型腔,于是,放入模具型腔中的毛坯料必须是预先在另外的设备中已经加工了一次的、其长宽比与长厚比已经接近于履带板的扁平坯料。再者,尽管现有的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其材料利用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由于热坯料在模具型腔中保持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其模具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锤锻设备中应用的锻造履带板的模具,最初放入该模具型腔中的毛坯料是常用的圆柱型棒状坯料。
为达所述目的,提供这样一种用于锤锻履带板的模具。与通常的锤锻模具相同的方面是,该模具由其相对面有对应槽腔的上模块和下模块构成。其改进之处是,上下模块的槽腔中,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平行排列的是制坯型槽、终锻型腔和预锻型腔;这三个槽腔的工位顺序依次为,在制坯型槽中把圆柱型棒状坯料锤锻为其两面平行的扁平状坯料的制坯工位、在预锻型腔中对扁平状坯料进行预成形的预锻工位、和在终锻型腔中把进行了预锻的坯料进行终成形的终锻工位。在终锻型腔的两端及其与制坯型槽相邻的一侧,有包括了飞边桥部与飞边仓部的完整的终锻型腔的飞边槽,在该终锻型腔与预锻型腔之间除了终锻型腔的飞边桥部是完整的之外,对应于该处飞边桥部的终锻型腔的飞边仓部有80%~100%的部分由该预锻型腔腔体及其飞边桥部所替代,该预锻型腔的其余三边没有飞边槽。
从方案中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是三工位的锻锤模具。之所以目前还没有用于锤锻履带板的三工位的模具,其关键问题是在第二工位、即预锻型腔的中心轴线与模块上的(用于安装该模块在锤锻机上的)燕尾的中心轴线相距太远、造成力臂过长。这样一来,不但使得经过预锻后的坯料因成形不到位而基本不能满足终锻的要求,而且模具本身也极易遭到损坏。本实用新型用预锻型腔的腔体及其飞边桥部来替代终锻型腔的飞边仓部的80%、乃至全部,其作用就是在满足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小上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以把上述力臂的影响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显然,这样改进后的结果是,不但使仅有普通锤锻设备的企业也能加工履带板了,而且结构紧凑、减小了模块尺寸,进而减少了企业的设备成本。
与现有的精密挤压成形模具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预先在另外的设备中加工出其长宽比与长厚比已经接近于履带板的扁平坯料,直接用圆柱型棒状坯料即可。另外,也无需设计并制造结构复杂、寿命较低的挤压模具,而采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寿命较长的锤锻模。又节省了大量设备投资。
实验表明,用本实用新型来锤锻履带板,工人操作非常方便,效率较液压机、热模锻压机上的模具提高20%;并且,材料利用率达到87%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模块的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模块的轴侧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的A-A向放大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B-B向放大的剖视图(为与图5对应,上下倒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