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辐射语音传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735.5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0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暖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暖冬 |
主分类号: | H04M1/03 | 分类号: | H04M1/03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帆 |
地址: | 473000河南省南阳市七***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语音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语音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辐射语音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无线通讯工具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普及,如无线手机、小灵通、对讲机以及无绳电话等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然而人们也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无线通信设备频繁的使用对人体的影响。如英国某组织经过测试得出结论:在通话状态下,手机附加耳机处的电磁波辐射量比手机天线处大三倍。欧盟科学家最近的研究结果也证实,手机辐射能够破坏细胞和带有人类遗传信息的DNA,如果手机对于每公斤人体组织的辐射值大于1.3瓦,那就会对人的遗传信息造成破坏,而现在辐射的极限值则是每公斤2瓦。许多人不得不放弃用惯了的小耳机,但经权威部门测试证明,使用耳机通话时头部受到的辐射量处在直接用手机通话辐射量的1/100到1/200之间,这种辐射同样也不容忽视,也将对人体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无辐射,可在较远离对无线通讯设备输出语音的接听和使用者声音的输出的无辐射语音传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无辐射语音传送装置具有送音器和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音器由语音集音器、传音管和耳塞构成,语音集音器具有位于无线通讯设备扬声器后部的集音罩,集音罩连通有机内传音管,机内传音管的出口端位于无线通讯设备机壳上,传音管的一端与机内传音管插接,传音管的另一端与耳塞相连接;所述受话器具有介质话管、传声管和机内传声管,介质话管的端部设有振动膜,介质话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传声管,传声管与机内传声管插接,机内传声管的出口端对应于无线通讯设备的话筒位置。
所述传音管、传声管为空心的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无辐射语音传送装置具有送音器和受话器,送音器具有位于无线通讯设备扬声器后部的集音罩、传音管和耳塞,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传音管、耳塞传入人耳朵内,实现了较远距离对无线通讯设备声音的接听,避免了直接接听造成的辐射。受话器具有介质话管、传声管和机内传声管,介质话管的端部设有振动膜,人在说话时位于嘴边的介质话管将声波沿传声管传递到对应于无线通讯设备的话筒位置,从而实现较远距离用无线通讯设备的通话,避免因近距离说话受到辐射影响。由于该无辐射语音传送装置为分体,并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使用更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无辐射,可在较远离对无线通讯设备输出语音的接听和使用者声音的输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无辐射语音传送装置,具有送音器和受话器,送音器具有位于无线通讯设备扬声器后部的集音罩1,集音罩1连通有机内传音管2,机内传音管2的出口端位于无线通讯设备机壳3上,传音管4为空心的软管,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是塑料软管或橡胶软管。传音管4的一端与机内传音管2插接,传音管4的另一端与耳塞5相连接。受话器具有介质话管6、传声管8和机内传声管9,介质话管6的端部设有振动膜7,应用时介质话管位于人的嘴边即可受话,介质话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传声管8,传声管8为空心的软管,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是塑料软管或橡胶软管,传声管8与传音管4并排设置为一体,传声管8的输出端与机内传声管9插接,机内传声管9的出口端对应于无线通讯设备的话筒位置。在传音管4和传声管8的插入端具有连接体10,连接体10将传音管4和传声管8的插入端固定成一整体,方便传音管4、传声管8分别与机内传音管2、机内传声管9相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暖冬,未经谢暖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7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粗纱机锭翼单锭传动装置
- 下一篇:新型钢板纵切碎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