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式胸腋固定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629.7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6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吕绍江;姜建华;宋相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绍江 |
主分类号: | A61F13/14 | 分类号: | A61F13/14;A61F5/37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64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式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防止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加压包扎带。
技术背景
乳腺癌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且近几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治疗该疾病,主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但乳腺癌根治术后,因术后处理和预防措施不善,往往会造成皮瓣下积液,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以及额外的治疗费用,如积液处理不当会造成皮瓣坏死,甚至会影响病人后续的放、化疗。目前,预防皮瓣下积液的方法有胸带或绷带加压包扎,但该方法操作不便、压力不均匀,并且不能任意调节绷带或胸带对创面的压迫力,如长期不放松扎紧的胸带或绷带,也会造成胸带或绷带下的皮瓣供血不足。
发明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充气式胸腋固定带,其压力均匀,并且可调节带体的压力,防止皮瓣下积液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带体,带体内设胸气囊,胸气囊连接腋气囊和胸锁气囊,腋气囊和胸锁气囊也相互连通,胸气囊通过连接管与气阀连接,气阀后部连接打气球,带体的两端设粘扣带。
带体连接胸锁带,胸锁带的活动端上设粘扣带,胸气囊的背面带体上设胸气囊粘扣带。
带体连接带环,胸锁带通过带环与带体连接,胸锁带的一端连接带扣,穿入带扣的胸锁带的另一端设胸锁带粘扣带,胸气囊的背面带体上设胸气囊粘扣带。
本实用新型在带体内设置胸气囊、腋气囊和胸锁气囊,在通过打气球充入空气后,胸气囊、腋气囊和胸锁气囊膨胀向患处均匀施加压力,防止在组织间的死腔,从而避免了渗出液在皮瓣下的聚积形成皮瓣下积液。同时,在患者感到压力过大时,可通过气阀方气来减小压力,以防长时间压迫皮瓣,影响皮瓣的血液循环,造成皮瓣的坏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胸腋固定带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胸腋固定带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长方形棉布带体包括:连接片16,连接片后为前片10,前片后连接过渡片11,过渡片连接后片12。前片上缝制开口向下的大袋,且大袋的上部开有两个孔,大袋的上部为并排缝制的两个开口向下的半圆型小袋,且左小袋13的半径大于右小袋14的半径。前片大袋内放置长方形橡胶制胸气囊1,左小袋内放置与左小袋外型相同的橡胶制腋气囊2,右小袋内放置与右小袋外型相同的橡胶制胸锁气囊3。胸气囊上部连接两根导气管,两根导气管分别穿过大袋上部的两个孔。一根导气管进入左小袋与通腋气囊连接,另一根导气管进入右小袋与胸锁气囊连接。腋气囊下部连接导气管,导气管从大袋上部的两个孔中的一个穿入,从另外一个穿出并且与胸锁气囊连接,使腋气囊和胸锁气囊相互连通。左、右小袋的袋口除留导气管的位置外其他部分缝合。胸气囊下部连接的连接管4穿出大袋向下的开口与气阀5连接,气阀后部连接打气球6。大袋的袋口除留连接管的位置外其他部分缝合。带体两端的连接片和后片上缝制粘扣带7。带体的过渡片上部缝制带环8,胸锁带15穿入带环与带体连接,胸锁带的一端连接带扣9,穿入带扣的胸锁带的另一端设胸锁带粘扣带。左小袋的背面缝制胸锁囊粘扣带。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带体缠在患者胸部,将腋囊压于腋窝、胸囊压于胸廊创面上、胸锁囊压于锁骨下窝处。再将胸锁带粘扣带与胸锁囊粘扣带固定,胸腋带两端粘扣带固定。通过打气球向气囊内充入空气,随着空气的不断充入气囊不断膨胀,在带体的限制下三个气囊均匀压迫手术创面,防止组织间的死腔,从而避免了渗出液在皮瓣下的聚积形成皮瓣下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绍江,未经吕绍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带弹簧圆柱销的微型轴承
- 下一篇:四边形直观教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