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压力容器罐、盖之间密封的密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87612.1 | 申请日: | 2007-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2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马民生;何敬军;王伯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13/06 | 分类号: | F17C13/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5005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压力容器 之间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的密封技术,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适用压力容器罐、盖之间密封的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特别适用于作为织物液氨整理罐罐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压力容器中罐盖与罐体之间密封主要采用通向双V型开式密封装置的环形中空腔内注入压缩空气的软密封结构。但若将上述结构的软密封结构用于织物液氨整理罐罐作为罐盖与罐体之间密封,则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在织物液氨整理罐罐体内的介质为液氨,织物在液氨中进行整理的过程中,由于液氨的气液转换,罐内压力、温度不断产生变化,加之氨的穿透性极强,在罐盖与罐体之间的密封方案若采用上述软密封装置,虽能够取得很好的密封效果,但由于密封圈的增压载体为压缩空气,一旦遇到机械损伤、密封圈制造缺陷或偶遇停电断气等情况发生,势必造成空气与氨混合,有爆炸隐患或气氨溢出事件发生。如果密封圈内充入其它惰性气体,则附属的结构非常复杂,成本也较高。为此必须采取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织物液氨整理罐罐的密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压力容器罐、盖之间密封的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的一套新型密封装置,用一套气液转换装置将气压装换为油压,将油充入一种特制密封圈内进行罐盖与罐体之间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压力容器罐、盖之间密封的密封装置包括与压缩气源相连接的气液转换装置和通过管路与气液转换装置相连接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一中空结构的环形软密封体,该密封圈的中空腔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环绕密封圈一端缘口设置有分别向密封圈本体圆心方向和密封圈本体外侧延伸的辅助翼翅,在密封圈另一端的缘口上安装有连通密封圈中空腔和气液转换装置的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空气和气液转换装置,将一定压力的液体(油)充入到密封圈的中空腔内,并保持一定压力,进而实现织物液氨整理罐罐的罐盖与罐体之间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不仅具有持良好的密封效果,可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密封装置在遇到机械损伤、密封圈制造缺陷或偶遇停电断气等情况发生时,因空气与氨混合,而导致的爆炸或气氨溢出事件,并可使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图1中密封圈的A-A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压力容器罐、盖之间密封的密封装置包括与压缩气源相连接的气液转换装置1和通过管路与气液转换装置相连接的密封圈2,所述气液转换装置1的进排气管口通过气路控制元件3与压缩气源相连接,所述气液转换装置1的进排液管口通过管路和设置在管路间的压力表4与密封圈2的中空腔相连通;所述气液转换装置1为一密闭的容器,在该容器的腔体内装有三分之二液体(油),进排气管口设置在该容器的上部,与气腔部分相连通,进排液管口设置在该容器的下部,与液体腔部分相连通。
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圈2为一中空结构的环形软密封体,该密封圈的中空腔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环绕密封圈一端缘口设置有分别向密封圈本体圆心方向和密封圈本体外侧延伸的辅助翼翅5,在密封圈另一端的缘口上安装有连通密封圈中空腔和气液转换装置的管接头6。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圈是采用耐氨、耐油、耐温(-40℃~160℃)、耐压(-0.09~6Mpa)、弹性好、抗老化性能好的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圈2安装在液氨整理罐缘口处,当罐内放入物料罐盖闭合后,通过气路控制元件3使压缩空气进入气液转换装置1,在气压的作用下迫使液体逐渐流入密封圈,使密封圈膨胀病充满罐体缘口处的凹槽,当压力达到要求时,通过气路控制元件中的控制阀保持气压为定,通过压力表4可观察压力变化。工作完成后需要开盖时,则通过气路控制元件中的排气阀放出气液转换装置内的气体,密封圈内的液体(油剂)便会自动回流到气液转换装置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6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反向螺纹防松的连接螺栓
- 下一篇:新式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