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轨道运动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7546.8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4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纯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之岚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3/20 | 分类号: | F16D43/20;F16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轨 运动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起子的离合器机构改良,特别是指一种能达到正反转的角度相同,大幅度降低使用上的震动与反作用力情形,并能确保同心运动又能增益扭力与精度,并兼具延长其使用寿命等诸多功效的双轨道运动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于气动起子内离合器的凸轮结构,多为在凸轮面上设有单轨道,并等分间隔形成有二~三个凸轮点,或如图1所示的凸轮结构,是设有内、外圈的两轨道搭配两凸轮点所组成;这类型凸轮结构组成的离合器装置普遍具有如下的缺失:
当凸轮转动时因轨道上凸轮点设计关系,会在无凸轮点支撑的角度范围内形成晃动,且无法同心运动,致使重复扭力精度不准确。
为达到正转螺锁丝、反转退螺锁丝的目的,依上述凸轮设计的两凸轮点会造成不同角度,即正转时为斜角、反转时为直角,且震动以及反作用力大增,如此将使操作员不适应。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气动起子的离合器中的凸轮机构在设计上仍具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乃积极深入研究,并经不断试验,终开发出此一更实用的双轨道运动离合器,期能有效地解决上述困难,进而造福社会大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轨道运动离合器,解决现有凸轮设计的两凸轮点会造成不同角度运动时震动以及反作用力大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轨道运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凸轮,是一中空的短圆柱体,具有大、小径部而呈阶梯状,在大径部远离小径部的平面设有内、外轨道,所述的内、外轨道上均设有相对的两个凸轮点,两个凸轮点呈交错型式设置;
一凸轮盖,与凸轮的大径部相配合,其内面呈十字状布设有凹洞以嵌设钢珠,两两相对的钢珠分别在所述的内、外轨道上作循环作动且互不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如此配合在使用上达成正反转的角度相同,大幅度降低使用上的震动与反作用力情形,并能确保同心运动又能使扭力与精度增益,并兼具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多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离合器的凸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运动离合器分解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运动离合器中凸轮内轨道的凸轮点平面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运动离合器中凸轮外轨道的凸轮点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凸轮;10-大径部;11-小径部;12-内轨道;121-凸轮点;13-外轨道;131-凸轮点;2-凸轮盖;20-凹洞;21-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双轨道运动离合器,是广泛运用于一般气动起子的启动机构内。请配合参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是由凸轮1以及凸轮盖2所组成;其中:
凸轮1为一中空的短圆柱体,其外观具有大、小径部10、11而呈阶梯状,在大径部10远离小径部11的平面设有内、外轨道12、13,所述的内、外轨道12、13上均设有相对的两个凸轮点121、131,两个凸轮点121、131呈交错型式设置;
凸轮盖2可与凸轮1的大径部10端相配合,其内面呈十字状布设有凹洞20,可容纳钢珠21的嵌设;如此在组合后,两两相对的钢珠21分别在所述的内、外轨道12、13上作循环作动且互不影响。
请参阅图3A、图3B所示,上述所有凸轮点121、131均包括由平面至最高上、下死点再回平面所构成的A、B、C、D四个行程做循环,其中:内轨道12上的凸轮点121,其A行程为采外R角度设计的初步爬行行程,用来控制气动起子扭力大小,可降低约40%的震动;B行程为空行程,即内轨道12上凸轮点121的最高上死点,可使气动起子作动的震动频率变小;C行程为由凸轮点121的最高上死点掉落至最高下死点的降下行程,可减缓离合器上下震动产生的回复震动;D行程为凸轮点121的最高下死点至初始平面行程,同样可减缓离合器上下震动所产生的回复震动;至于外轨道13上的凸轮点131则是将其A、C行程曲线以外圆角设计,而B、D行程曲线则相同于内轨道12的凸轮点121行程曲线。
依据上述离合器当组设在气动起子内并实际使用时,在完成预设扭力值控制的锁紧螺丝动作后,四个嵌设在凸轮盖2凹洞20内的钢珠会同步经过位于凸轮1表面的内、外环轨道11、12上的凸轮点121、131,即同时行经所有凸轮点121、131所具有的A、B、C、D四个连续行程曲线,并根据惯性原理做一完整地循环作用,以达最终扭力控制的效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之岚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美之岚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