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487.4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3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民;刘军;陈镛;胡利剑;陈涛;王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城市新能(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28;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37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源热泵 中央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能量需求稳步上升,但不可再生能源在逐渐减少,因此我国能源形式十分严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国家“节约与发展并重”的能源方针,确实加强各方面的节能工作,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不烧煤、不燃油、不燃气,不破坏地下水资源,夏天不用冷却塔制冷,冬天不用锅炉供热。该技术是国家建设部在节能“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拟重点开展的节能科技项目之一,它是利用土壤中蕴藏的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既节能又环保,被称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供冷空调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地源热泵在冬季供暖时地下水温偏低导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供热效率下降甚至机组因水温过低保护停机的现有技术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原地源热泵技术的基础上,用增加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方法提升地埋管内冷水的温度,以弥补地源热泵在冬季供暖时地下水温偏低导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供热效率下降甚至机组因水温过低保护停机影响室内采暖。
一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包括:土壤换热器、太阳能热水器、板式换热器、地源热泵机组,板式换热器与太阳能热水器连接,板式换热器与土壤换热器连接,板式换热器与地源热泵机组连接。
在冬季,地源热泵机组从土壤换热器流出的10℃左右低温热水中提取热能,消耗少量电能,制造出45℃左右的高温热水供室内采暖,10℃左右的低温热水被提取热能后降为5℃左右再到土壤换热器中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在正常情况下北京地区5℃左右的冷水经土壤换热器在地下100米左右换热后可以升至10℃左右继续被地源热泵机组利用以提取热能,但当发生室内采暖热负荷突然增大或地下上壤换热条件不好等原因时,会产生经土壤换热器换热后水温过低机组制热效率下降甚至机组保护停机影响室内采暖的问题。该新型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发生经土壤换热器换热后水温过低(低于5℃时),自动打开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中20℃--45℃的热水,通过板式换热器为低于5℃的机组制热用水升温,根据太阳能热水器的数量多少及质量好坏,一般可以将5℃的冷水提升5℃--10℃,达到10℃--15℃,从而解决未增加太阳能热水器和板式换热器前地源热泵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地源热泵采暖比燃煤采暖还便宜,因为利用地下土壤中的热能占总热量的70-75%。由于机组在制热过程中无任何燃烧,1万平方米的建筑物一个采暖期,即可节煤350吨,可减少烟气排放量385万立方。
地源热泵存在的缺陷为:在冬季供暖时地下水温偏低导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供热效率下降甚至机组因水温过低保护停机影响室内采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该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包括:土壤换热器(1)、太阳能热水器(2)、板式换热器(3)、地源热泵机组(4),板式换热器(3)与太阳能热水器(2)连接,板式换热器(3)与土壤换热器(1)连接,板式换热器(3)与地源热泵机组(4)连接。
太阳能热水器(2)可选市售的产品,如北京北方赛尔太阳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可选用的型号为QR102×2000;
板式换热器(3)可选市售的产品,如上海沪新换热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板式换热器,根据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大小不同,可选用型号为BR004-BR033的系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城市新能(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城市新能(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