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量喷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297.2 | 申请日: | 200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12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李晓光;赵春江;马伟;齐永胜;周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G05D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97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量 喷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用喷洒装置,尤其是一种变量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田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法:农业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由于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见效慢,防治效果不理想,所以大部分农田病、虫、草害只有依靠化学防治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解决。化学农药对于防治病、虫、草害,保证作物增产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任意加大农药量、滥施乱用化学农药,将会造成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严重的危害。
目前广泛采用的施药方法,是在假定农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相同的前提下,使用相同的喷药处理,这种传统的施药方式往往忽视一定区域内病、虫、草害灾情的变化,采取一致的施药量,化学农药在部分作业区内用量不足,而在有些地方施量过度,直接导致农药投入加太、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生药害和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作业面积越来越大,这种施药方式的弊端日趋严重。要彻底克服传统施药方法的上述弊端,唯有实行“变量施药”,即针对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不同的地块采用不同的农药投入量和投入方式,核心是获取农田小区域内病虫草害的差异性信息,采取变量施药技术,按需施药。
现有变量施药技术中,田间农药变量施药器械都是采用移动式的变量农药喷洒机,即通过拖拉机牵引一个类似于拖拉机拖斗的喷药机进行农药喷洒,在喷洒过程中可以根据地面情况实时调节喷洒量。但是由于农业田间地面情况比较复杂,拖拉机在行走过程中受干扰比较严重,不利于发现研制中的缺点和不足,而且每次实验都要启动拖拉机,燃油的消耗很大,如果反复进行多次的实验,汽车电瓶也难以维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量喷洒装置,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拖拉机牵引施药装置而受农业田间地面复杂情况干扰严重,不利于发现研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且多次启动拖拉机造成的燃油消耗大、汽车电瓶也很难维持反复多次实验的问题,以进行反复多次的实验,缩短开发周期,实现农药的变量喷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量喷洒装置,包括:
用于移动的小车体;
电动机,置于所述小车体上;
加压泵,置于所述小车体上,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接;
用于在加压泵的压力下输出农药的储药箱,置于所述小车体上,与所述加压泵相连接;
用于控制出农药量的电磁阀,与所述储药箱相连接;
喷杆,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接;
用于喷出农药的喷头,与所述喷杆相连接。
所述变量喷洒装置还包括:
用于测量小车体运动速度的速度传感器;
控制器,与所述速度传感器和电磁阀相连接;
用于测量喷杆内农药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所述电磁阀通过该流量传感器与喷杆相连接,并且该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用于测量喷杆内农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喷杆和控制器相连接;
用于显示喷杆内农药压力的压力显示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用于控制电动机转速的变频器,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接;
用于减压的手动减压阀,与所述储药箱和加压泵相连接。
所述喷杆包括左喷杆、中部喷杆和右喷杆,所述小车体后端具有左喷杆支架和右喷杆支架,所述左喷杆和右喷杆的末端各通过一调节拉钩与所述左喷杆支架和右喷杆支架相连接。
所述左喷杆、中部喷杆和右喷杆位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变量喷洒装置,该装置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田间的复杂环境,方便调试和校正,也可以反复多次的进行实验,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实现农药的变量喷洒。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量喷洒装置前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量喷洒装置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量喷洒装置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量喷洒装置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药箱 2-压力显示表 3-电磁阀
4-左喷杆 5-调节拉钩 6-喷头
7-中部喷杆 8-压力传感器 9-导向轮
10-速度传感器 11-流量传感器 12-弹性连轴器
13-电动机 14-手动减压阀 15-球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