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7291.5 | 申请日: | 200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0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波;王跃勇;唐新平;张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6 | 分类号: | C25C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10008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型 电解槽 母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一种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涉及一种铝电解过程中,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
背景技术
铝电解工业是能量密集型的工业,节能降耗一直是并将继续是铝电解技术进步的主旋律。最近二十多年,铝电解槽大型化、超大型化成为国际铝电解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引领世界铝工业向着生产低成本、资源低消耗、废物低排放和产品高质量方向发展。以法国Pechiney铝业公司为代表,依托专业化工业试验基地,坚持走集成化技术路线,相继开发成功AP18、AP30和AP50国际领先的铝电解槽成套技术,在西方铝产能中形成20%的份额,成为现代电解铝工业技术的先驱。
电解铝过程是在电解槽中通过强大直流电对氧化铝的冶炼过程,由于电解槽内部有强大电流通过,在电流周围必然产生磁场。对铝电解生产来说,主要关心的是熔融的金属铝一电解质内的磁场分布,因为其是影响流场的主要因素。产生这部分磁场的主要因素有:(1)槽周载流母线在槽内产生的磁场;(2)槽内导体(包括导杆、钢爪、阴阳极碳块、熔体、阴极钢棒等)产生的磁场;(3)铁磁物质(槽壳、槽上部机构等)的影响;(4)上下游槽、邻列槽在本槽内产生的磁场等。其余因素如厂房钢结构、天车等铁磁物质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为了设计高电流效率的大型铝电解槽,必须削弱和控制槽内磁场和电流相互作用的电磁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超大型(500~700KA)电解槽的磁场设计,提供一种可以保证超大型电解槽磁场垂直分量较小的槽周母线与槽底母线分布方式,使槽周母线与槽底母线的分担电流之比优化的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是采用36块阴极的两端即72点流出;其总电流采用7端立柱分配电流的进电方式;槽周母线分担电流与槽底母线分担电流之比为2~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电方式,4条槽周母线分别从两头槽周到下台槽立柱,两条槽底母线分别两头经槽底穿过电解槽到下台槽立柱,中间立柱只连接B面钢棒出来的电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电流从上一台电解槽36块阴极的两端即72点流出,通过母线电流分配,经7端立柱进入下一台电解槽,其端部槽周母线分担与通过槽底母线分担电流分配比为2~3,可以保证超大型电解槽(500K~600KA)磁场垂直分量较小的槽周母线与槽底母线分布方式,确定了最佳的槽周母线与槽底母线的分担电流之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母线配置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大型铝电解槽母线结构,电流从上一台电解槽(1)的36块阴极的两端钢棒共72点流出,通过阴极软带(2)与槽周母线连接,汇流后通过母线电流分配由端部母线(3)与槽底母线(4),经7端立柱(5)进入下一台电解槽,其端部槽周母线分担与通过槽底母线分担电流分配比为2~3。
实施例
A面第1~8#(从左开始第一根钢棒为1#钢棒,下同)钢棒串连,沿A面槽周绕D面(出铝端)槽周再沿经B面槽周流向1#立柱,A面第9~12#钢棒串连,同上沿A面槽周绕D面(出铝端)槽周再沿经B面槽周流向第2#立柱,A面第13~18#钢棒沿槽周从1#钢棒位置槽底穿过电解槽进入A面后流向第3#立柱。A面第19~24#钢棒串连沿槽周从第36#钢棒位置槽底穿过电解槽进入A面后流向第7#立柱。A面第25~28#钢棒串连,同上沿A面槽周绕C面(烟道端)槽周再沿经B面槽周流向第6#立柱,A面第29~36#钢棒串连,同上沿A面槽周绕C面(烟道端)槽周再沿经B面槽周流向第5#立柱。B面电流走向为:第1~3#钢棒串连,与第1#立柱连接,第4~9#串连与第2#立柱连接,第10~13#钢棒串连与第3#立柱连接。第14~18#钢棒串连与第4#立柱连接,第19~23#钢棒串连与第4#立柱连接,第24~27#钢棒连接与第5#立柱连接,第28~33#钢棒串连与第6#立柱连接,第34~36#钢棒串连与第7#立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2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重伤员批量运输的重症监护车厢
- 下一篇:一种折叠式急诊内科用新型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