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组合式凹印机水冷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86599.8 | 申请日: | 2007-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24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欣达印刷机器有限公司;宁波欣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F13/22 | 分类号: | B41F13/2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辉 |
| 地址: | 31511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组合式 凹印机 水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组合式凹印机水冷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组合式凹印机水冷辊装置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形式:
第一种结构,如图3所示,它主要包括进水管31、支撑滚轮32、水冷辊33、轴承34、左、右机架351、352以及回水管36;所述水冷辊33的右端通过轴承34可转动地连接在右机架352上,其左端与支撑滚轮32过盈配合;所述水冷辊33的左端还固定有一根与左机架351间隙配合的导流管37;所述支撑滚轮32固定在左机架351上;所述回水管36固定在左机架352的左边;所述进水管31通过螺钉固定在回水管36上,它的右端先后穿过回水管36、导流管37的中心孔以及水冷辊33左部的中心孔后进入到水冷辊33的辊身内腔,从而使外部的冷水可以通过进水管31而流入到辊身内腔中。由于进水管31的外径小于导流管37中心孔的内径和水冷辊33左部中心孔的内径,因此水冷辊33辊身内腔中的水可以回流到回水管36中而被重复使用。由于该水冷辊装置中的水冷辊是在冷却水充满半个辊身内腔的情况下随着支撑滚轮32一起运转的,其辊身偏重很大,从而造成水冷辊33运转不灵活,影响料膜的平稳运行。另外,由于辊身内腔中的冷却水不会全部通过水冷辊33的中心孔和导流管37的中心孔流入到回水管36而被重复使用,因此水冷辊33会因为一部分水仍然滞留在辊身内腔中而严重影响料膜的冷却效果。
第二种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水冷辊41的两辊端分别紧配合有防水内圈42;所述防水内圈42通过其横向分布的外齿与防水外圈43横向分布的内齿纵向相啮合;所述防水外圈43的一端安装有挡水环44,所述挡水环44的下部还同时连接在回水管46上,所述挡水环44内壁与水冷辊41的表面采用螺旋密封,即挡水环44内壁的螺纹与水冷辊41的表面相配合;所述防水外圈43连接在套杯45的上部;所述套杯45的下部连接在回水管46上;所述回水管46安装在机架47上;所述水冷辊41和防水内圈42上开有导通辊身内腔和回水管46的环形回水通道48;所述防水内圈42连接有设置于水冷辊41辊端口的堵头49;所述堵头49通孔靠近辊身内腔处的一端与水冷辊41采用螺旋密封,即所述堵头49内壁的螺纹与水冷辊41表面相配合;所述堵头49与套杯45之间安装有能使水冷辊41转动的轴承410;所述套杯45通孔壁上设有齿与套杯49的表面紧密接触。另外,这种结构的进水管411是穿过套杯45和堵头49后横穿在整个水冷辊41辊身内腔中,所述进水管411位于辊身内腔中部分设有出水口412;所述进水管411固定在进水管支架413上,而进水管支架413固定在套杯45上。从上述结构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二种结构的水冷辊装置的冷却水虽然能在辊身两端自然回流,使辊身内腔不滞水,辊身没有偏重现象发生,水冷辊41能够较灵活地转动,料膜也能较平稳地运行,其冷却效果也明显好于第一结构的水冷辊装置,但是它仍然存在以下三个不足之处:1、为了保证防水内圈42能够随着水冷辊41一起转动,所述防水内圈42的外齿与防水外圈43的内齿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间隙,但是这个间隙在水冷辊41与其他零部件进行加工安装时很难控制,因为防水内圈42是先紧配在水冷辊41表面上后再加工外齿的,所以加工安装时容易使外齿和内齿蹭在一起,严重时甚至会蹭死,从而影响水冷辊的正常运转;2、所述防水内圈42的外齿与防水内圈43的内齿之间的间隙距离很难保证,而所述挡水环44内壁与水冷辊41表面之间的螺旋密封又只是在该处起一个辅助的密封作用,因此很可能在该处造成一定的漏水;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从而造成该结构的水冷辊装置不但加工、安装成本高,而且加工、安装难度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冷却水能在辊身两端自然回流,从而使辊身内腔不滞水,辊身不发生偏重现象的同时,既能够使水冷辊运行更加安全、灵活且不发生漏水,又能减少加工、安装成本,降低加工、安装难度的高速组合式凹印机水冷辊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欣达印刷机器有限公司;宁波欣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欣达印刷机器有限公司;宁波欣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65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