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碱液损失的带钢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4901.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9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进;郑大勇;张树林;刘勇;魏宝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B01D36/04;B01D3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损失 带钢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碱液喷淋及刷洗除掉冷轧板轧制时残留在板面上乳液及铁粉的带钢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冷轧带钢轧制过程中,为了给热镀锌提供良好的基板,通常采用碱液喷淋及刷洗的方法来除掉残留在带钢表面上的乳液及铁粉。目前用于带钢喷淋及刷洗的装置主要包括磁滤、超滤及喷淋。磁滤是通过电机带动的旋转磁辊除掉在清洗过程中遗留在碱液中的铁粉。磁滤后的碱液经管路分别送给沉淀槽和预脱脂循环槽,沉淀槽利用密度的不同,对碱液中的铁粉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处理后的碱液通过超滤装置中的纳米级间隙的陶瓷膜除掉碱液中残留的乳液及铁粉,而碱液通过陶瓷膜的间隙送给预脱脂循环槽,从而实现碱液的进一步净化,以便循环利用。沉淀槽中设有一个溢流孔,其位置高于通往超滤溢流孔。预脱脂循环槽用来存储喷淋及刷洗带钢所用的碱液,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地添加新的碱液及除盐水,以保证碱液浓度的稳定。
如图1所示,由于现有的带钢清洗装置中,磁滤1至沉淀槽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一个手动阀门2,沉淀槽3至超滤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一个气动阀4。超滤5使用时手动阀门2保持常开,当超滤循环箱液位高于报警液位时,超滤气动阀4关闭,沉淀槽3中的碱液不再向超滤5流入,此时由于手动阀门2受人工控制的影响很难及时关闭,这样会造成沉淀槽3液位不断上升。当沉淀槽3液位高于溢流孔时碱液就会不断流出排向地沟7,造成了碱液损失,并给污水处理造成压力,如果手动阀门2长时间未被关闭,还会造成预脱脂循环槽7液位不断下降,当预脱脂循环槽7的液位低于报警液位时,喷淋停止,清洗效果减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碱液损失的带钢清洗装置,解决因操作工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碱液损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少碱液损失的带钢清洗装置,包括磁滤装置、沉淀槽、超滤装置、预脱脂循环槽及喷淋清洗装置,预脱脂循环槽通过泵、管线分别与喷淋清洗装置、磁滤装置连接成喷淋清洗回路和磁滤回路;在磁滤回路中,从磁滤装置再分出一条经管线依次与沉淀槽、超滤装置、预脱脂循环槽连接成的超滤支路;与沉淀槽入口相连接的管线上设有一个受超滤装置中循环箱液位控制的气动阀。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原来安装在沉淀槽入口前的手动阀门改为受超滤装置中循环箱液位控制的气动阀,同时将原来安装在沉淀槽出口处的气动阀取消,使沉淀槽与超滤装置之间为单一的管线连接。当循环箱液位高于报警液位时,气动阀关闭,切断了通往沉淀槽的管路,没有碱液流入沉淀槽,不会出现液位上升现象,避免了碱液从溢流孔溢出,解决了因操作工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碱液损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带钢清洗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钢清洗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减少碱液损失的带钢清洗装置,包括磁滤装置1、沉淀槽3、超滤装置5、预脱脂循环槽9及喷淋清洗装置6,预脱脂循环槽9通过泵8、管线分别与喷淋清洗装置6、磁滤装置1连接成喷淋清洗回路和磁滤回路;在磁滤回路中,从磁滤装置1再分出一条经管线依次与沉淀槽3、超滤装置5、预脱脂循环槽9连接成的超滤支路;与沉淀槽3入口相连接的管线上设有一个气动阀4,其中设置在沉淀槽入口连接管线上的气动阀是受超滤装置中循环箱液位控制的。沉淀槽3上部可以保留原有的溢流孔,其位置高于通往超滤装置的出口,喷淋清洗回路和磁滤回路中,每个回路可以只用一个泵8,图中所示的两个泵8表示一个是使用的,一个是备用的。当循环箱液位高于报警液位时,气动阀关闭,切断了通往沉淀槽的管路,没有碱液流入沉淀槽,不会出现液位上升现象,避免了碱液从溢流孔溢出,解决了因操作工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碱液损失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4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