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式电站锅炉用暖风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84809.X | 申请日: | 2007-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2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锋;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熵立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发 |
| 地址: | 116600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电站 锅炉 暖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站锅炉的暖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为防止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发生腐蚀,通常的作法是提高空气进入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的温度,为此电站均配有专门用于将冷空气进行加热的电站锅炉暖风机。该暖风机多采用列管式结构,即箱体内设有支撑板,其上设外带翅片的列管。蒸汽走列管内,空气列管外,两者通过列管壁进行热量交换使空气温度升高,蒸气冷凝成水后排出。此类暖风机的不足之处是:1换热效率低导致体积较大,2腐蚀磨损后能产生泄漏等问题,3换热管不易更换,设备检修不方便,4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容易维修的热管式电站锅炉用暖风机。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热管作为热交换的传热元件。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空气箱体、蒸汽管箱和热管管束。其中,内为气室的空气箱体有平行的两外壳板,其上设与它们垂直相连的两平行的支撑板,即主支撑板和辅支撑板,在它们构成的方筒两端的开口上分别设有空气进、出口管,即它们的一端与空气箱体开口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列平行的若干根热管即热管束穿过并固定在主支撑板的通孔上,其两侧各有一部分,位于空气箱体内一侧的热管束端部置于辅支撑板的通孔内。为增大换热面积,最好空气箱体内的热管束外面设翅片,最好为套片翅片,以方便更换。在辅支撑板外面设与其相连并将热管束高位端包容的空气箱盖,其最好用紧固件活动连接,以方便拆卸。位于主支撑板另一侧的热管束端部呈自由状态,其位于内为汽室的蒸汽管箱内,该蒸汽管箱也有与主支撑板垂直相连的两平行的外壳板,其可以是与空气箱体外壳板同一块板,也可以是另设的一端固定在主支撑板上的外壳板,它们的另一端设与其相连的蒸汽管箱盖,其最好用紧固件活动连接。在上述两平行的外壳板与主支撑板和蒸汽管箱构成的方筒上下两端开口上分别设有与其相连的蒸汽进口管和冷凝水出口管,即它们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蒸汽管箱主体开口相连,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连板间接相连。上述热管束斜置,位于空气箱体内的一端高于位于蒸汽管箱内的一端。
当冷空气从空气进口管进入该暖风机的气室,便与热管束冷凝段内的汽相传热工质进行热量交换,使其变为流体流至蒸发段,经过热交换升温后的空气从气室出来经空气出口管排出;而蒸汽从蒸汽管箱上的蒸汽入口管进入汽室与热管束蒸发段内的液相传热工质进行热量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热管内的传热工质使其蒸发变为汽体,同时经过降温后的蒸汽变成冷凝水,从蒸汽管箱下面的冷凝水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管技术,两种介质均从热管外部流过,能够实现逆流换热,换热效率高、阻力小。
2.由于热管是两端封闭、单根独立工作的,即使单根损坏,也不会影响其它热管的传热效果,不影响生产,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检修方便,热管更换容易,使用寿命长。
4.两种介质均从热管外部流过,污垢易清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半剖示意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管及翅片的局剖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热管式电站锅炉用暖风机的示意简图中,其空气箱体有平行的两外壳板1,其上设与它们垂直相连的两平行的主2辅支撑板3,在它们构成的方筒两端的开口上分别设有空气进4、出口管5。热管束6穿过并固定在主支撑板的通孔上,其两侧各有一部分,位于空气箱体内一侧的热管束外面设有套片翅片7,如图3所示,它们的端部置于辅支撑板的通孔内。在辅支撑板外面设与其用螺栓活动相连的空气箱盖8,在空气箱体里面设保温层9。位于主支撑板另一侧的热管束端部呈自由状态,其位于蒸汽管箱内,该蒸汽管箱另设的一端固定在主支撑板上两平行的外壳板10,它们的另一端设用螺栓与其活动相连的蒸汽管箱盖11。在它们构成的方筒上下两端的开口上分别设有通过连板12间接与其相连的蒸汽进口管13和冷凝水出口管14。上述热管束斜置,位于空气箱体内的一端高于位于蒸汽管箱内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熵立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熵立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4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乒乓球拍
- 下一篇:基于ARM7 CPU核的MVB-WORLDFIP网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