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ABS电磁阀线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4586.7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0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潘劲;吴志强;张致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15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abs 电磁阀 线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BS电磁阀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ABS电磁阀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汽车防抱死系统(ABS)均采用高速开关电磁阀来实现对制动压力的调节。电磁阀通常装配在液压调节单元上,用于调节制动系统的压力。而驱动电磁阀动作的电磁阀线圈,通常与电子控制单元装配线一起。
传统的ABS电磁阀线圈加工工艺为:线圈骨架注塑成型——绕漆包线——装配线圈外壳——支架和引脚注塑成型,该结构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各零件固定在一起,线圈通过引脚与电子控制单元电路板直接硬线连接固定,对线圈本身和线路板冲击很大,产品寿命低。另一方面,传统的ABS电磁阀线圈与液压调节单元电磁阀接触不够充分,无法确保磁通量的稳定,更无法保证ABS电磁阀的工作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产品寿命低、无法确保磁通量的稳定、结构复杂、装配工艺烦琐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产品寿命长、能够确保磁通量的稳定、结构合理、装配工艺简化的新型ABS电磁阀线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ABS电磁阀线圈结构,包括线圈外壳以及设置在线圈外壳内的线圈骨架和漆包线,线圈外壳端部设置有线圈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骨架上端设置有固定柱,线圈骨架与线圈外壳之间设置有间隙层,线圈外壳底端内部压装有导向套。新型ABS电磁阀线圈结构通过线圈骨架上的固定柱与电子控制单元外壳固定,减小了线圈引脚对电子控制单元电路板的冲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线圈骨架与线圈外壳设计为可活动的结构,这样使得线圈与液压调节单元电磁阀接触更充分,确保磁通量的稳定,进而保证ABS电磁阀的工作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套与电磁阀线圈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层,所述间隔层高度为0.05mm——0.20mm。使得线圈与液压调节单元电磁阀接触更充分,确保磁通量的稳定,进而保证ABS电磁阀的工作可靠性,其结构合理,设计巧妙。
作为优选,所述的线圈外壳的高度为17mm——25mm。其结构简单,其结构较传统ABS电磁阀线圈减少了一次模具注塑成型,优化了线圈的加工工艺,较少了注塑过程中高温对漆包线的影响,并大大缩短了线圈的加工时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产品寿命长、能够确保磁通量的稳定、结构合理、装配工艺简化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ABS电磁阀线圈结构,包括线圈外壳1以及设置在线圈外壳内的线圈骨架2和漆包线3,线圈外壳端部设置有线圈引脚4,线圈骨架上端设置有固定柱5,线圈骨架与线圈外壳之间设置有间隙层,线圈外壳底端内部压装有导向套6。导向套与电磁阀线圈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层7,间隔层高度为0.1mm。线圈外壳的高度为21.7mm。
安装使用时,新型ABS电磁阀线圈结构通过线圈骨架上的固定柱与电子控制单元外壳固定,减小了线圈引脚对电子控制单元电路板的冲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线圈骨架与线圈外壳设计为可活动的结构,这样使得线圈与液压调节单元电磁阀接触更充分,确保磁通量的稳定,进而保证ABS电磁阀的工作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未经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45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