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垃圾焚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4428.1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92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卓雄;陈鹏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鹏扬 |
主分类号: | F23G5/02 | 分类号: | F23G5/02;F23G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1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垃圾 焚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焚烧垃圾的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环保型的特别适合于乡镇、中小城市就地处理垃圾的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有“填埋式”、“生物化学处理式”、“焚烧式”等。使用“填埋式”实际上是一种障眼法,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产生了二次污染。“生物化学处理式”实际上也是办不到的,国为垃圾里有许多生物化学不能分解的物质。焚烧是处理垃圾的重要途径。但大型垃圾发电厂也存在垃圾焚烧不彻底的问题,又由于垃圾燃烧方式与发电厂专用锅炉不同,因此锅炉热效率不稳定,辅助燃料燃烧效率损失过高,再加上垃圾运输费、运输过程和贮存进污染,有点得不偿失,运作困难。
中国专利曾公开一种“环保型垃圾焚烧装置”(CN2503360Y,公告日2002年7月31日),由炉体、催化器、除尘器、喷淋器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焚烧炉是至少有一个加料口的炉体,其引风机进气端与垃圾房空间经导味吸管相接,有污水回流管连接于垃圾房和炉体燃烧区,夹缝式旋风除尘器,其出烟口端连接装有吸附材料的催化器,喷淋器有二个,相互串接于烟气流道上,在喷淋器出烟口处连接有滤清器。可将垃圾间的污物、污水、污气同时处理,焚烧的热量被利用于供热,烟尘多级处理,排放满足环保要求。它特别适用于医疗垃圾处理,对其它垃圾处理不如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的特别适合于乡镇、中小城市就地处理垃圾的焚烧装置,避免运输和贮存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它不但能很好地处理医疗垃圾,而且也能够很好处理其它垃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环保型垃圾焚烧装置,它包括自动送料机构和焚烧炉,自动送料机构主体为绞笼体,绞笼体上部分开有出料口和剩余废气出口,下部分开有进料口,斜置的绞笼体支撑绞笼芯管,绞笼芯管表面焊有螺旋导料板,绞笼芯管在进料口以上、出料口以下开气孔,绞笼电机通过链轮带动绞笼芯管旋转,出料口接焚烧炉,剩余废气出口接蒸汽混合柜,焚烧炉上面置水锅,焚烧炉上开有炉体排风口,炉体排风口与绞笼芯管连接并配有第一引风机,水锅上蒸汽出口通过汽轮机及配套的分配式流量控制阀与蒸汽混合柜连接,蒸汽混合柜与水雾冷却柜连接,水雾冷却柜与水汽分离室连接,水汽分离室分别与沉淀蓄水池和通过第二引风机与烟囱连接,沉淀蓄水池最后通过水泵与水雾冷却柜连接。
该装置利用绞笼式自动送料机构将垃圾自动送进焚烧炉,利用炉体排风口出来的废气余热通过绞笼芯管上的气孔对垃圾进行预热,废气中灰尘在与垃圾接触中大部分留在垃圾表面进入焚烧炉进行二次焚烧,大大地减少废气灰尘(烟灰)对环境的污染;剩余的烟灰从剩余废气出口引向蒸汽混合柜(由于第一引风机和第二引风机的作用),烟灰与水蒸汽充分混合后进入水雾冷却柜,在水雾冷却柜中将混合后的雾汽突然冷却,烟灰留在水雾中流入沉淀蓄水池中,已净化的气体由第二引风机引入烟囱排放。沉淀蓄水池中的水通过水泵循环使用,沉淀蓄水池中的烟灰捞出进行二次焚烧或作为制砖材料使用。由于垃圾进入绞笼后再也没有跟外界有任何接触,因此在垃圾在焚烧时实际上对环境是零污染。焚烧产生的热能利用率很高,一是对垃圾进行预热,提高垃圾燃烧效率,二是通过水锅产生蒸汽使汽轮机作功,多余的蒸汽进入蒸汽混合柜。它特别适合于乡镇、中小城市就地处理垃圾的焚烧装置,避免运输和贮存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它不但能很好地处理医疗垃圾,而且也能够很好处理其它垃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绞笼体,2、绞笼芯管,3、螺旋导料板,4、绞笼电机,5、链轮,6、进料口,7、出料口,8、炉体,9、炉排,10、炉座,11、鼓风机,12、喷风嘴,13、供油气嘴,14、喷油气嘴,15、第一引风机,16、炉体排风口,17、蒸汽混合柜,18、水锅,19、汽轮机,20、分配式流量控制阀,21、水雾冷却柜,22、水雾喷头,23、第二引风机,24、烟囱,25、水泵,26、一号沉淀蓄水池,27、二号沉淀蓄水池,28、三号沉淀蓄水池,29、大件垃圾加入窗,30、排渣进气口,31、剩余废气出口,32、封炉门,33、水汽分离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鹏扬,未经陈鹏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4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