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针管笔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4185.1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2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章超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43K7/00 | 分类号: | B43K7/00;B43K7/03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0018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具体是一种可以反复灌墨的针管笔。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管笔大多为一次性产品,笔中的墨一旦用完后,笔管便只能丢弃,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且由于笔管一般用塑料等材料制成,不利于环保;对使用者而言,书写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针管笔,以达到节约资源、环保、降低书写成本的目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针管笔,包括笔杆、连于笔杆下端的承握部和连于承握部下端的笔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杆内设有储墨胆,承握部内设有引流管,引流管的下端与笔尖相连,引流管的上端与储墨胆可拆卸连接,笔杆与承握部之间也同样可拆卸连接。储墨胆内的墨水经引流管引导从笔尖流出,一旦笔内墨水用尽后,将笔杆与承握部拆开,再将引流管和储墨胆拆开便可向储墨胆注入墨水,然后将引流管和储墨胆、笔杆与承握部再次接合便可继续用于书写,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垃圾的产生,有助于环保,并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储墨胆固定于一内壳中,储墨胆下端设有出墨口,引流管上端嵌于出墨口内并与储墨胆密封连接。内壳对储墨胆起保护作用,引流管和储墨胆像嵌接,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所述的笔杆与承握部之间螺接,操作方便。
所述的内壳上设有可挤压储墨胆的挤压按钮,灌墨时,将储墨胆下端浸入墨水中,按下挤压按钮,储墨胆受挤压其内的空气被排出,再松开挤压按钮,储墨胆恢复形状,将墨水吸入。
所述的笔尖具有一细长管路,管路下端设有滚珠。书写时,通过纸面摩擦力使滚珠滚动,细长管路中的墨水便被带至纸面,这种结构不会因干枯而堵笔,十分方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针管笔改为分体式结构,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垃圾的产生,有助于环保,并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笔尖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灌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新型针管笔,笔杆1和承握部2相螺接,组成外壳,笔杆内设有内壳3,内壳3中固定有储墨胆4,内壳3上装有挤压按钮5。
储墨胆4下端的出墨口嵌接有引流管6,引流管6设于承握部2内,引流管6下端连有笔尖7。
笔尖结构如图3所示,其内具有一细长管路,管路下端设有滚珠8。
需要灌墨时,现将笔杆和承握部旋开,并把引流管从储墨胆下端拔出,再将储墨胆下端浸入墨水中,按下挤压按钮,储墨胆受挤压其内的空气被排出,再松开挤压按钮,储墨胆恢复形状,将墨水吸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41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来自工业设备的余热的制氢装置
- 下一篇:新型双歧杆菌属细菌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