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4042.0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6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04;F24J2/05;F24J2/10;F24J2/46;F24J2/52;F16K11/10;F16K3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43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太阳能热水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真空集热管的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阀、出水阀采用电磁阀结构,存在停电热水无法使用的缺点;真空集热管串联式布置,在大量低温水直接注入时,往往前几级因管内水温高速下降,同时又在管内不同截面处所受的降温不均,故真空集热管易受损;长期使用的真空集热管管壁易产生沉淀物,导致热量不易吸收;集热管受冰雹等气候影响,一旦破裂对路边行人存在安全隐患;储水箱仅为存储热水之用,存在功能单一的缺点;一般太阳能热水器均存在冬季需排空防冻的缺点。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安装双联开关阀克服电磁阀存在的缺陷,易能通过集热管的结构布置解决真空管降温不均造成的受损等现象。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包括集热管构成的集热器、储水箱、安装在储水箱内的电加热器及微电脑自动控制系统;集热器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自来水管连通,所述集热器的出水口与储水箱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热水管连接,所述储水箱上还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进水管与自来水管连通三通阀,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回止阀,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热水管与自来水管上设有双联开关阀。
所述集热器包括有多根下端封闭的真空集热管、固定真空集热管的支架、与低温水连通的一进水管、与储水箱连通的一连接管,若干真空集热管通过与进水管连接构成并联单元组、若干真空集热管通过导管串联构成串联单元组;所述并联单元组上还连接有一温水管,并联单元组的真空集热管分别与温水管连通;所述温水管与串联单元组的第一级真空集热管连通,所述串联单元组的最后一级真空集热管与连接管连通。
所述并联单元组的真空集热管分别通过导流管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导流管末端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头部设有至少一个液体流入口,所述本体尾部设有至少一个液体流出口,所述本体体内设有使所述流入口与流出口相接通的阻尼通道,所述阻尼通道为两个以上。
所述双联开关阀为一种杠杆式双联开关阀,包括有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进水管路配合的第一阀腔、与出水管路配合的第二阀腔、工作腔、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分别位于工作腔的两侧;所述第一阀杆的一端设有使进水管路接通或切断的第一阀芯,另一端顶有与工作腔内壁固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阀杆安装第一阀芯的一端位于第一阀腔内,安装第一弹簧的一端位于工作腔内,所述第一阀腔与工作腔液密封;所述第二阀杆的一端设有使出水管路接通或相断的第二阀芯,另一端顶有与工作腔内壁固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阀杆安装第二阀芯的一端位于第二阀腔内,安装第二弹簧的一端位于工作腔内,所述第二阀腔与工作腔液密封;所述工作腔内还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工作腔内的第一阀杆铰接,另一端与工作腔内的第二阀杆铰接。
所述双联开关阀为永磁式双联开关阀,包括有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进水管路配合的第一阀腔、与出水管路配合的第二阀腔、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相邻布置且液密封;所述第一阀杆的一端设有使进水管路接通或切断的第一阀芯,另一端为顶有弹簧的第一磁铁端;所述第二阀杆的一端设有使出水管路接通或相断的第二阀芯,另一端为顶有弹簧且可与第一磁铁端相吸配合的第二磁铁端。
所述真空集热管安装在与墙体固定的支架上,所述真空集热管与支架垂直边呈5-75度夹角。
所述支架与反光板组成框架,所述框架表面设有保护网。
所述储水箱包括有外壳、水箱,还包括有一保温筒,所述水箱上端面开有保温筒的安装口,所述保温筒上部的外形与安装口形状相配,且,保温筒上部与该安装口部分之间气密封。
所述阻尼通道为螺旋曲线结构或直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未经李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4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