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香菇培养菌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3543.7 | 申请日: | 2007-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21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练长勋;练远义;吴梦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练长勋;练远义;吴梦贞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8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香菇培养的技术,尤其涉及花菇的栽培。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香菇的培植,采用以下生产程序: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扎好袋就形成基棒,经常规灭菌后接入菌种培养,至菌丝生理成熟,即成菌棒。待菇蕾形成后,割袋(为使香菇能顺利长大,在可见菇蕾处的塑料袋上割一个开口)出菇,由于割袋工作量极大,且割早了菇蕾会自行干死,割迟了造成菇触顶变形。割口的大小、形状和刀伤都可造成大量的畸形菇。有的菇农脱去塑料袋以全裸露的管理方式培植香菇,但菌棒极易失水,不利于香菇生长,近年来还有的菇农设法在菌棒外表皮涂上石蜡以此用来保湿保水,但石蜡含有稠环芳烃对人体有害,禁止在食品上接触使用。而高品质香菇(如花菇)又不能直接接触水,需创造一个“内湿外干”的环境。为此,我国食用菌科研单位做了很大努力,都没有拿出有效的办法。因此,开发一种既便于菇蕾易出长大,有能保持菌棒内适宜水分的保湿技术,已成为香菇生产中的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见蕾割袋”省工省本,无有害物质残余,利用菌棒表皮面自然出菇,又能保持菌棒内适宜水分培养出香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将菌丝生理成熟的香菇菌棒,待出菇条件达到(如百分之60的菌棒有菇蕾,气候,环境适宜香菇生长)时,揭去菌棒外的聚乙烯塑料袋,所述菌棒整体表面积的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裸露在外(留接种口方向的方位),其余部分均涂有一层保水胶,利用其裸露在外的表皮面积来自然出菇生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在涂有“保水胶”的香菇菌棒表面能控制其不出菇,且能保持菌棒内适宜的水分,而在留有裸露表皮的表面给香菇生长创造了一个自然出菇的环境,消除了对菇体的刀割伤害和栽培袋上割口不规则等造成的物理性伤害,极大提高了香菇的品质。
2、用本实用新型极大地解放了菇农的劳动生产力,不必去担忧早割迟割,白天黑夜连着割袋的烦恼事,以出菇周期6个月算,就能减少菇农180个日夜割袋之苦,降低了劳动强度。
3、本实用新型技术以原始表面菌皮出菇,对香菇产品无毒,卫生安全,符合食品生产要求,而且香菇长得菇型圆整,中大型菇的比率多,菇柄短,菇易采,菇脚干净,菇价比涂石蜡的每公斤高出1.00元以上,有利于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同时也消除了菇农用石蜡涂菌棒对香菇不安全的隐患。
4、本技术省工,提高工效,以往每个劳动力一个周期只能管理三千段菌棒,现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可管理8千至1万段菌棒,极大地提高了菇农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菌棒;2、保水胶;3、菇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将菌丝生理成熟的香菇菌棒,待出菇条件达到(如百分之60的菌棒有菇蕾,气候,环境适宜香菇生长)时,揭去菌棒外聚乙烯塑料袋,并把脱去塑料袋全裸的菌棒(1)浸于特制金属槽内的“保水胶”(2)里:1至3秒钟(使用时“保水胶”(2)必须加热到150℃至180℃),浸涂时菌棒(1)要留(最好留接种口方向方位)一定位置的面积(菌棒表面面积的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浸涂“保水胶”(2),使得裸露表皮的一面自然出菇蕾(3)生长。其余部分均涂有一层“保水胶”(2);在涂有保水胶的表面能控制其不出菇,且能保持菌棒内适宜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方案进行具体的、进一步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技术的限定,任何在技术方案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发明精神而仅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变换的,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练长勋;练远义;吴梦贞,未经练长勋;练远义;吴梦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5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