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3420.3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0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蒋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9/02 | 分类号: | G03B9/02;G03B9/06;G03B9/08;G03B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影 镜头 光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光圈叶片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照相机及目前坊间流行的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的镜头内,均设有可控制曝光量的光圈装置及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快门装置,两者精确的相互搭配,方可照出满意的相片,因此光圈装置与快门装置是摄影镜头的重要部位。
如中国台湾专利第172219号的现有技术,其具有单一光圈快门叶片,该光圈快门叶片上设有光圈孔,驱动装置驱动该叶片转动,以控制曝光量以及曝光时间,然而该叶片的枢接孔与枢轴之间由于具有间隙,所以导致每一次叶片遮蔽光线的时间差距太大,造成曝光量以及曝光时间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成像品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具有减少进光量的差距及提升成像品质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包括:一基座,该基座具有一第一光圈孔;
二个驱动装置,该二驱动装置组装于该基座,该二驱动装置各设有一带动轴,该二带动轴分别穿设该基座位于该第一光圈孔的二侧;以及二个光圈叶片,该二光圈叶片的一端部枢接于该基座上且位于该第一光圈孔的二侧,每一光圈叶片均开设一通槽,每一光圈叶片于每一通槽的至少一端均具有一对抵触壁,该对抵触壁分别由该通槽内的相对侧壁以接近的方向斜向延伸形成,该二带动轴分别穿设该二通槽且顶触于该二光圈叶片于该通槽中的每一抵触壁来驱动光圈叶片,该二光圈叶片于靠近该第一光圈孔侧各凹设有一相对的缺口,该二光圈叶片朝靠近该第一光圈孔的方向转动,该二缺口形成一第二光圈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由于该带动轴与光圈叶片于通槽中的每一抵触壁顶触,使得带动轴拨动光圈叶片朝向第一光圈孔转动而遮蔽第一光圈孔时,每一次于第一光圈孔位置形成的第二光圈孔,其面积都不会差距太多,所以每一次经由第二光圈孔通过的光线量能控制稳定,相对地改善了成像的品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及快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及快门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摄影镜头的光圈叶片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摄影镜头的光圈叶片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摄影镜头的快门叶片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摄影镜头的快门叶片的动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后盖
11 第一穿孔
2 驱动装置
21 线圈组件
22 磁芯件
23 磁性组件
24 转轴组
241 转轴
242 带动轴
3 基座
31 第一光圈孔
32 第一凹槽
33 第一固定柱
34 第一固定孔
4 光圈叶片
41 第一槽孔
42 第一通槽
421 抵触壁
422 侧壁
43 第一缺口
44 第二缺口
45 第二光圈孔
5 隔板
51 第二穿孔
52 第三缺口
53 第二槽孔
6 快门叶片
61 第三槽孔
611 接触壁
62 第二通槽
63 第四缺口
64 透孔
7 前盖
71 第三穿孔
72 第三通槽
73 第四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及快门结构,其包括一后盖1、二个驱动装置2、一基座3、二个光圈叶片4、一隔板5、二个快门叶片6及一前盖7,该二驱动装置2、该基座3、该二光圈叶片4、该隔板5以及该二快门叶片6设于该前盖7与该后盖1之间,该隔板5将光圈叶片4及快门叶片6作分隔,避免光圈叶片4与快门叶片6转动时彼此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