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改良的线缆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2660.1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0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启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4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良 线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线缆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使该线缆连接器达到易于制造、减少工时、良率高及电气特性较佳的功效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如图1所示,其由一连接器7及多个芯线8所构成,该连接器7至少具有二嵌接槽(图中未示),各嵌接槽内分别设有多个端子,各端子的一端分别具有延伸出连接器7底部的组接部71,而各芯线8分别以直接焊固的方式设于端子的组接部71上;以构成一线缆连接器。
虽然上述现有的连接器7可配合多个芯线8构成一线缆连接器,但是由于该连接器7的体积较小,所以该端子的体积亦相对较为小,因此,当各芯线8以人工方式直接焊固于端子的组接部71上时,则需要非常精准的焊接技术,因此,较难以完成焊线的动作,导致有不易制造的情形发生,且制作组装时不但会耗费制作的工时,亦会造成良率较低、易短路的情形,使得该线缆连接器于使用时会产生电气特性较差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结构改良的线缆连接器,可使该线缆连接器达到易于制造、减少工时、良率高及电气特性较佳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线缆连接器,包含:一第一连接器,至少具有二嵌接槽,各嵌接槽的一内壁面具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各第一端子的一端分别具有延伸出第一连接器底部的组接部,且该第一连接器底部的二侧分别具有一固定部;一转接单元,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的固定部固接,其一端具有分别与上述各第一端子一端所设组接部连接的第一对接部,另一端具有与第一对接部对应的第二对接部;一导线,具有多个一端与上述第二对接部连接的芯线;一外覆体,包覆于上述固定部及转接单元外部;以及一第二连接器,具有多个第二端子,而各第二端子分别与上述各芯线的另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改良的线缆连接器,可使该线缆连接器达到易于制造、减少工时、良率高及电气特性较佳的功效,进而使本实用新型能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之所需。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部分)
7 连接器
8 芯线
71 组接部
(本实用新型部分)
1 第一连接器
11 嵌接槽
111 凸出部
112 顶掣部
12 第一端子
121 组接部
13、13a 固定部
131、131a 座体
132 板锁
132a 固定杆
2 转接单元
21 固定孔
22 第一对接部
23 第二对接部
3 导线
31 芯线
4 外覆体
5 第二连接器
51 第二端子
6 电路板
61 连接座
611 端子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3及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结构改良的线缆连接器,其由一第一连接器1、一转接单元2、一导线3、一外覆体4以及一第二连接器5所构成;可使该线缆连接器达到易于制造、减少工时、良率高及电气特性较佳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26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米糊、全豆豆浆机
- 下一篇:水循环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