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949.1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8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游骏;吴信丽;葛立银;姜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20 | 分类号: | B62D7/20;B62D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置式横置油缸 叉车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叉车机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叉车应具有越来越小的转弯半径,这就要求叉车的转向机构需要实现越来越大的转向摆角,这种要求尤其对于前轮双驱的四支点叉车显得尤为重要。除要求叉车具有小转弯半径外,目前还要求叉车的转向阻力越小越好,特别是对于蓄电池叉车,这将会使整车更加节能。现有技术产品的转向摆角为76-82度,转向桥的布置方式已严重制约了转向机构实现大摆角的潜在可能,转向阻力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阻力小、具有极大的转向摆角的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
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包括桥体、横置转向油缸、左连杆、左转向节总成、右连杆、右转向节部成,横置转向油缸的两端活塞杆分别连接着连杆,两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左转向节臂和右转向节臂;
所述桥体9为V形,V形桥体9中部垂直连接着安装轴8,横置转向油缸7设于安装轴8上方;V形桥体9上部两端分别为卧式Y形,V形桥体9卧式Y形端部分别垂直贯穿设有主销3,主销3下端轴向连接着L形转向弯板5,L形转向弯板5的下端连接着轮轴2;
所述左转向节臂4和右转向节臂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主销3中部。
所述连杆6为弧形杆。
所述一侧主销3上端轴向设有转角电位器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较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极大的转向摆角,转向摆角可达90度,特别适合双驱四支点叉车的大转向角要求,是转向摆角为76-82度的现有技术产品无法达到的。
2、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上置后,转向阻力臂比现有产品小很多,现有同类产品转向阻力臂单侧通常在90-120之间,而机构上置后的转向阻力臂单侧为0-20之间,因此,在同样后桥负荷下,转向阻力比现有产品的阻力小。通过计算,本实用新型转向桥的阻力为现有同类产品阻力矩的80%。
3、采用转向机构上置后,可在现有技术产品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得到更加良好的转向性能(转向精度及机构受力)。
4、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安装在整车上,可使平衡重的重心降低,有利于整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8为图1的G-G剖视图,
图9为图3的H-H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转向示意图。
图11为转向机构的转向误差及传动角图,
图12为机构的理论转角关系及转角吻合度图,
图13为油缸提供的动力及动力方向图,
图14为转向桥的转向阻力变化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包括桥体9、横置转向油缸7、连杆6、左转向节臂4、右转向节臂11、转向弯板5,横置转向油缸7的两端活塞杆分别连接着连杆6,连杆6为弧形杆;两连杆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左转向节臂4和右转向节臂11。
桥体9为V形,V形桥体9中部通过挡圈14、止推垫片15、轴套16、衬套17和挡环18垂直连接着安装轴8,见图5,横置转向油缸7设于安装轴8上方,见图2和图8;V形桥体9上部两端分别为卧式Y形,V形桥体9卧式Y形端部分别通过下轴套20、上轴承21和止推垫片22垂直贯穿安装有主销3,主销3下端轴向焊接连接着L形转向弯板5,L形转向弯板5的下端焊接连接着轮轴2,轮轴2通过轮毂19安装着左转向轮1或右转向轮10,见图2和图7。
左转向节臂4和右转向节臂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主销3中部,见图3、图6和图9。一侧主销3上端轴向安装有转角电位器13,转角电位器13一侧的桥体9上安装有转角电位器限位销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