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无烟炉窑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776.3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1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新辉 |
主分类号: | F23B50/00 | 分类号: | F23B50/00;F27D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无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窑,特别涉及退火炉、玻璃烧制炉、脱水炉、热浸镀炉、烧陶瓷炉、冶炼熔化炉、热风干燥炉等以煤为燃料的中小型炉窑。
背景技术
早期的中小型燃煤炉窑,一般是燃烧室与加热室自成一体,被加热的物体直接置于炉火的上方或周边,用人工将煤经由炉门投入炉膛,依靠烟囱的抽力通风供氧,由于供氧不足一部煤未能充分燃烧便被排入炉外,形成黑烟,热能利用率十分低,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燃煤无烟炉窑,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550665Y就公开了一种无烟节能燃煤炉窑。这种无烟节能燃煤工业炉窑,包括一个燃烧室以及一个与燃烧室相通的加热室和烟囱、设于炉箅下方与吹风机的送风管相连的吹风口。燃烧室由耐火材料构成,其下部设有炉箅,吹风机的送风管道上连有二次风环型风道,二次风环型风道环绕燃烧室水平设置并固定,二次风环形风道周圈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口在燃烧室内的小风口,小风口的出口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60°,通过这些小风口来给燃烧室内补氧,使燃料充分燃烧。虽然这种节能无烟燃煤工业炉窑,能使燃料较为充分的燃烧,达到消除黑烟的目的,但其结构略复杂,对热能的利用率也不是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能利用率高的燃煤无烟炉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燃煤无烟炉窑包括排烟通道、烟囱以及燃烧室和加热室;该燃烧室至少连有两个与之相通的加热室;该燃烧室的底面水平设置有一开口向上的风箱,在该风箱开口面上扣有一;该燃烧室的顶壁上设有一个加煤孔,该加煤孔与所述炉箅垂直相对。
采用上述结构后,从加煤孔中自由下落的煤与风箱向上吹的空气恰好呈逆向,煤和空气混合更加充分,能够在燃烧室内形成悬浮燃烧和层燃烧。由加煤孔落进的较轻的煤粉在飘散过程中便完全燃烧,形成的是悬浮燃烧,较大一点的煤块落于炉箅上继续燃烧,形成的是层燃烧。因此,在燃烧室内无须增加过多装置的情况下,燃料燃烧也很充分。由于燃烧室至少连有两个与之相通的加热室,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该燃烧室的两侧各连有一个通过其侧壁上的反火口与之相连通的加热室,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利用场地,便于建造,便于生产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燃烧室的两侧各连有一个通过其侧壁上的反火口与之相通的加热室,该两个加热室还分别连有一个与其相通的加热室,采用这种结构后,进一步提高了热能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在加煤孔上装有一个自动加煤机,采用这种结构后,不仅能有效控制耗煤量,而且避免了人工加煤频繁打开炉门以及加煤量的不均衡而造成的炉温的波动,同时,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煤无烟炉窑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燃煤无烟炉窑除去顶壁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燃煤无烟炉窑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5是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燃煤无烟炉窑除去顶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煤无烟炉窑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由图1至图3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燃煤无烟炉窑有一个燃烧室1,在该燃烧室1的前壁下部设有一炉门10,用以点火和清理煤灰。在该燃烧室1的两侧均砌筑有一个通过其侧壁上的反火口5与之相连通的加热室2,燃烧室1的横截面可以是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加热室2的横截面可以是长方形、方形、圆形、半椭圆形等。该两加热室2的侧壁居中靠近底面的位置均设有一排烟通道8的烟气进口11。排烟通道8汇聚到烟囱9。该燃烧室1的底面中部水平设置一开口向上的风箱,该风箱可用耐火砖与耐火水泥砌筑或用金属板焊制,风箱的一端壁上连接有一个吹风机7和一根清灰管13,在风箱的开口面上扣有一炉箅6,该炉箅6是一块上面打有许多通风孔的其形状和大小与风箱的开口面相配的钢板或其它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板;该燃烧室1的顶壁上还设有一个加煤孔3,加煤孔3上安装有一自动加煤机4。该加煤孔3与该炉箅6垂直相对,这样,从加煤孔3自由落下的煤与风箱6向上吹进的空气恰好呈逆向,使煤和空气混合的更加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新辉,未经杨新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铰
- 下一篇:内燃机废气再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