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81609.9 | 申请日: | 2007-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25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闪增郁;于友华;陈燕萍;汪南玥;张智;彭锦;向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0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智能 机械手 中医 信息 采集 分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诊断仪器,具体说是一种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望、闻、问、切被称之为中医四诊,是中国的原创医疗技术和伟大发明,是中医的绝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由于目前中医诊断仍然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特别是传统中医脉诊缺乏量化标准,在实际传授中各人体会不一,以至临床判断不一,难以确切把握和规范运用。
中医诊断客观化、规范化上的不足,不仅制约了中医诊断、中医疗效评价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影响了中医科研结果的可比性,更重要的是由于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状况,已影响了中医脉诊的实际传承。
较之现代医学,中医学现代化进展相对缓慢,其重要原因是中医学缺乏适合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现代研究设备。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脉诊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研究人员已研制出种类繁多的换能器来采集并记录脉搏信号。
但是,目前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传感器的定位技术不能满足中医脉诊研究的要求,检测时定位的不准确、不精确,严重影响了现代中医脉诊研究与应用的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计算机控制的、采用了高精度机械手的,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内容实现的:整体支撑结构、运动结构前后运动单元、上下运动单元、左右运动单元、运动控制单元、激光定位指示单元和信号采集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运动结构包括:前后运动单元、上下运动单元和左右运动单元。
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数字控制及激光定位指示技术,应用了高精度直线步进电机和直线导轨技术,并认真遵循中医脉诊理论,因此,本发明具备如下特点:
1.可以达到高精度自动控制脉诊传感器在寸、关、尺三部九侯的三维立体定位的目的;
2.用现代设备模拟了传统中医切脉时举、按、寻的手法;
3.根据中医同身寸原理,以人体手腕横纹为定位参考线,定位寸、关、尺;
4.可在不同深浅、不同部位进行脉诊信号采集和分析;
5.提供了符合中医脉诊理论,能够准确定位,稳定性、重复性好的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运动控制技术和直线导轨技术,努力遵循中医脉诊理论,较好地解决了困扰中医脉诊现代研究中的传感器定位及脉诊信号采集问题,在中医脉诊现代研究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促进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上下运动单元的仰视图。图中符号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6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咳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卧式车床装载式轴类抛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