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胶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339.1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03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9/047 | 分类号: | B05B9/047;B05B12/00;B05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胶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点胶阀,其特别关于一种模块化的点胶阀,用以提升该点胶阀拆卸、维护的便利性。
背景技术
现今,于电子产业的封装制程中利用点胶阀进行胶合组件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而传统上点胶阀的结构大多藉由四支底座螺丝及四支上盖螺丝将一上盖、一活塞弹簧、一活塞、一本体、一针阀、一阀座本体及一尾座等结构组件栓合而成的装置。当将该点胶阀输入一胶液,并藉由该活塞带动该针阀作动,即可使该胶液被针阀推挤出该点胶阀,达成点胶的目的,如中国台湾公告第301382号新型专利「多孔点胶阀装置之构造」中所示的点胶阀结构,即是如上述藉由螺丝将众多组件栓合而成的点胶阀结构。
而于该点胶阀进行点胶的过程,因活塞不断作动及针阀不断撞击之故,常常会产生胶液黏滞于点胶阀内,或是该点胶阀组件产生弹性疲乏或磨损的情形,而当该点胶阀需进行清洁或更换组件而进行拆卸时,即需要将该上盖螺丝及该底座螺丝旋开后,将整个点胶阀拆解,才能将需要清洁的组件进行清洁或将损坏的组件进行更换。
而在清洁或更换组件后再将组件组装回该点胶阀的过程中,又会因该活塞弹簧会于组装过程中产生一反向作用力,往往造成需要两个人才能将该点胶阀组装完成的情形发生,造成相当不便。
图1代表习知点胶阀的结构爆炸图,由图中可知习知点胶阀1主要是藉由四支底座螺丝19及四支上盖螺丝11将一上盖12、一活塞弹簧13、一活塞14、一本体15、一针阀16、一阀座本体17及一尾座18等结构组件栓合而成,当该点胶阀1进行清洁或更换组件而需要进行拆卸时,即需要将该上盖螺丝11及该底座螺丝19旋开后,将整个点胶阀1拆解,才能将需要清洁的组件进行清洁或将损坏的组件进行更换,而在清洁或更换组件后再一一组装回该点胶阀1的过程中,又会因该活塞弹簧13将于组装时产生一反相作用力,造成组装不易。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阀,藉由将该点胶阀模块化,提升该点胶阀拆卸、维护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点胶阀的技术方案为:其包括:一气阀模块,由一上盖、一本体及一针阀组所构成;一接液模块,枢接于该气阀模块的一端,用以传输一胶液;与一胶嘴,枢接于该接液模块的一端,用以输出该胶液。
其中,该上盖更包括一限位螺丝,用以调整该胶液的输出量;而该本体更包括:一逃气螺帽,用以调整该点胶阀作动时产生的内部压力、及一隔膜片,用以防止该胶液进入该液本体;再、该针阀组可更包括:一气阀、一弹性组件,套于该气阀的一端、与一针阀,连结于该气阀的另一端。
而上述组件的枢接方式可为旋合、卡合、扣合或套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该点胶阀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因胶液沾黏而需进行清洁时,即可直接分离该气阀模块与该接液模块,取下该接液模块进行清洁,而不需经由习知中繁复的拆卸过程;以及,当该点胶阀的内部组件产生耗损而需进行更换时,亦可直接取下需更换组件所处的模块进行更换,而可避免习知点胶阀于清洁、维护时,因拆卸而造成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代表习知点胶阀的结构爆炸图;
图2代表本实用新型点胶阀的立体图;
图3代表本实用新型点胶阀的立体爆炸图;
图4代表本实用新型点胶阀的上盖局部爆炸图;
图5代表本实用新型点胶阀的针阀模块局部爆炸图;与
图6代表本实用新型点胶阀的接液模块局部爆炸图。
【图号说明】
1习知点胶阀 11上盖螺丝
12上盖 13活塞弹簧
14活塞 15本体
16针阀 17阀座本体
18尾座 19底座螺丝
2点胶阀 21气阀模块
211上盖 2111限位螺丝
2112枢接处 2113螺帽
2114气阀上盖 2115垫片
2116○型环 212本体
2121逃气螺帽 2122隔膜片
2123输气孔 2124枢接处
2125枢接处 213针阀组
2131弹性组件 2132气阀
2133针阀 2134○型环
22接液模块 221接液部
2211枢接处 2212进胶口
222接液部底座 223针阀定位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