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仪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284.4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7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贵鸿;林士凯;陈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15/04 | 分类号: | G12B1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仪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车用仪表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增进散热效果的车用仪表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一习知的车用仪表装置1主要包括有一底壳10、一指示面板20、一透明护罩30、一码表机构40以及一照明灯50。
底壳10具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透气孔11,而指示面板20是间隔于底壳10。
透明护罩30是间隔于指示面板20,在此,指示面板20位于底壳10与透明护罩30之间。
码表机构40大体上是设置于底壳10与指示面板20之间。
照明灯50是连接于底壳10,并且照明灯50是位于底壳10与指示面板20之间,其主要是用来对指示面板20提供背光。
如上所述,由于车用仪表装置1的内部空间通常都不大,故底壳10上的透气孔11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因此,当照明灯50发光而产生热量时,仅有少部份的热量可经由透气孔11排至车用仪表装置1之外,而大部份的热量会滞留于车用仪表装置1的内部。然而,滞留于车用仪表装置1内的热量常会导致透明护罩30的表面因内外温度变化过大(例如,雨天或洗车期间)而产生雾气,因而会影响指示面板20的辨识度及降低车用仪表装置1内的电子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仪表装置,使透明护罩的表面不易产生雾气,不会影响指示面板的辨识度及不会降低车用仪表装置内的电子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底壳,具有至少一第一透气孔及至少一第二透气孔,其中,该第一透气孔间隔于该第二透气孔;一指示面板,间隔于该底壳;一码表机构,设置于该底壳与该指示面板之间;一照明灯,连接于该底壳,并且位于该底壳与该指示面板之间,用以对该指示面板提供背光;以及一透明灯罩,连接于该底壳,并且包覆该照明灯及该第一透气孔,其中,该照明灯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第一透气孔排至该车用仪表装置之外。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仪表装置,其更包括一透明护罩,间隔于该指示面板,其中,该指示面板位于该底壳与该透明护罩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透明护罩的表面即不易因内外温度变化过大而产生雾气,因而不会影响指示面板的辨识度及不会降低车用仪表装置内的电子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一习知的车用仪表装置的部份俯视及剖面示意图;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仪表装置的部份俯视及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00~车用仪表装置
10、110~底壳
11~透气孔
20、120~指示面板
30、130~透明护罩
40、140~码表机构
50、150~照明灯
111~第一透气孔
112~第二透气孔
160~透明灯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车用仪表装置100主要包括有一底壳110、一指示面板120、一透明护罩130、一码表机构140、一照明灯150以及一透明灯罩160。
底壳110具有多个第一透气孔111及多个第二透气孔112,第一透气孔111是间隔于第二透气孔112。
指示面板120是间隔于底壳110。
透明护罩130是间隔于指示面板120,在此,指示面板120是位于底壳110与透明护罩130之间。
码表机构140大体上设置于底壳110与指示面板120之间。
照明灯150连接于底壳110,并且照明灯150位于底壳110与指示面板120之间,其主要是用来对指示面板120提供背光。
透明灯罩160连接于底壳110,并且透明灯罩160包覆着照明灯150及第一透气孔111。
当照明灯150发光而产生热量时,仅有极少部份的热量会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透明护罩130处,而大部份的热量会因透明灯罩160的阻隔而无法传导至透明护罩130处或车用仪表装置100的内部,并且此大部份的热量会经由被透明灯罩160所包覆的第一透气孔111排至车用仪表装置100之外。如上所述,透明护罩130的表面即不易因内外温度变化过大而产生雾气,因而不会影响指示面板120的辨识度及不会降低车用仪表装置100内的电子组件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2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