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密全自动点胶机机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79048.9 | 申请日: | 200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34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卓标;沈毅;李阳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B13/04;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卞华欣 |
| 地址: | 523400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全自动 点胶机 机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精密全自动点胶机机头。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几乎会出现在每一种电子设备当中,如果在某样设备中有电子零件,那么它们也都是镶在大小各异的PCB上,除了固定各种小零件外,PCB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其上各个零件的相互电气连接。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需要的零件越来越多,PCB上面的线路与零件也越来越密集了,因此对PCB板加工工艺要求也更高了。在PCB板加工过程中,需要对PCB板点胶后贴上电子元件,但是现有的点胶机的机头结构设计不合理,体积大,性能不好,不能实现自动化控制,以致设备运行速度慢、效率不高、定位不准、点胶质量不好、成本高,影响了PCB板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精密全自动点胶机机头,其具有运行速度快、定位准、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的优点,并且滴胶准时、迅速,胶点均匀、饱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精密全自动点胶机机头,包括有主体座、设于主体座前端面的导轨、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滴胶机构、为滴胶机构供气的电磁阀,电磁阀设于主体座上方,滴胶机构为两个,两个滴胶机构之间设置有转角机构,主体座两侧分别设置有控制滴胶机构上下运动的升降控制机构;滴胶机构包括有与升降控制机构连接的底座、与底座转动连接的点胶头,底座与主体座之间设置有弹簧,点胶头设置有从动齿轮,点胶头开设有两个点胶孔;转角机构包括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的转角轴、设于主体座内的转角轴马达、连接转角轴与转角轴马达的带轮机构。
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有凸轮传动轴、套设在凸轮传动轴上的凸轮、设于主体座内的凸轮马达、连接凸轮传动轴与凸轮马达的带轮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的滚子轴承,凸轮与滚子轴承接触;
所述主体座一侧设有影像机构,影像机构包括固定在主体座上的像机架、装设在像机架中的摄像机、设置在摄像机下方的摄像灯;
所述点胶头通过轴承与底座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主体座、导轨、滴胶机构、电磁阀、转角机构、升降控制机构,滴胶机构和升降控制机构都为为两个,升降控制机构通过凸轮控制滴胶机构上下运动,转角机构设置在两个滴胶机构之间,滴胶机构包括有底座、点胶头,点胶头设置有从动齿轮,点胶头开设有两个点胶孔,转角机构设置有主动齿轮,转角机构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控制两个点胶头转动,为分布角度不同的电子元件点胶,升降控制机构与转角机构都分别通过马达带动,运行速度快、定位准、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并且滴胶准时、迅速,胶点均匀、饱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4,精密全自动点胶机机头,包括有主体座1、设于主体座1前端面的导轨2、与导轨2滑动连接的滴胶机构3、为滴胶机构3供气的电磁阀4,电磁阀4设于主体座1上方,滴胶机构3为两个,两个滴胶机构3之间设置有转角机构5,主体座1两侧分别设置有控制滴胶机构3上下运动的升降控制机构6;滴胶机构3包括有与升降控制机构6连接的底座7、与底座7转动连接的点胶头8,底座7与主体座1之间设置有弹簧9,点胶头8通过轴承24与底座7转动连接,点胶头8设置有从动齿轮10,点胶头8开设有两个点胶孔11;转角机构5包括有与从动齿轮10啮合的主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2固定连接的转角轴13、设于主体座1内的转角轴马达14、连接转角轴13与转角轴马达14的带轮机构15,转角轴13跟着转角轴马达14同步旋转。
升降控制机构6包括有凸轮传动轴16、套设在凸轮传动轴16上的凸轮17、设于主体座1内的凸轮马达18、连接凸轮传动轴16与凸轮马达18的带轮机构19,设置在底座7上的滚子轴承20,凸轮17与滚子轴承20接触。常态下,弹簧9向上拉着底座7,底座7在零位,滚子轴承20和凸轮17最低点紧密接触,当凸轮马达18朝一个方向旋转时,凸轮17由最低点向最高点转动,推动底座7向下;当凸轮马达18再反向转动时,凸轮17由最高点向最低点反转,在弹簧9的共同作用下,底座7迅速回到零位,完成一个上下循环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9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灌缝机警示灯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应用于断路器的电力异常保护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