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轮动力车防抱死刹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9038.5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4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红;汪清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会红;汪清标 |
主分类号: | B60T17/04 | 分类号: | B60T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52400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轮 动力 抱死 刹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轮动力车刹车装置,尤其是一种双轮动力车防抱死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双轮动力车的制动系统以摩托车为例:一般由液压制动力通过刹车总泵传递到刹车分泵,使刹车片抱住车轮,从而达到减速停车。制动性能的好坏依赖于制动力和稳定性。当紧急刹车时,制动力突然增加,如果制动力大于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车轮将完全停止转动,即所谓的“抱死”现象。此时前后轮不均等的抱死,车轮对地面的附着力完全消失,车轮沿路面滑行,同时失去稳定性,极易引起打滑、跑尾等现象,使双轮动力车方向失去控制、刹车距离拉长,从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车轮完全抱死问题,在摩托车上必须安装车轮防抱死装置。当紧急制动时,车轮处于抱死与不抱死的临界点,达到点刹效果,防止车轮完全抱死。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8111787.2,名称为“一种摩托车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压钢珠窜动式的防抱死装置,该防抱死装置虽然可以解决车轮完全抱死的问题,达到安全制动的效果,但只能单独针对纯油压式及分开单轮的作用,不能起到预防误操作的功效,而其也不能针对鼓式刹车装置起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调节油泵、安全可靠的双轮动力车防抱死刹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轮动力车防抱死刹车装置,包括主泵、手刹线以及后轮刹车杆,主泵内设有油缸以及与油缸连通的进油孔道和出油孔道;所述手刹线和后轮刹车杆分别连接于主泵两端,主泵由泵壳、活塞、活塞杆及位于活塞与泵壳之间的压力弹簧组成。当紧急制动时,主泵带动后轮刹车,并在刹车拉力大于压力弹簧的张力时,活塞将油缸内油液压力传递给前轮刹车泵带动前轮刹车;另一方面,压力弹簧会产生一定的缓冲频率,使前、后轮产生点刹效果,从而防止产生前后轮完全抱死的现象。
上述压力弹簧套接在活塞杆上,弹簧两端分别与泵壳和活塞顶抵。压力弹簧具有设定的恒定压力和张力,当紧急制动时,拉力和反向拉力达到一定力作用时,压力弹簧会产生设定的缓冲频率,从而调节油缸压力使车轮处于抱死与不抱死的临界点,避免车轮完全抱死。
进一步,所述活塞上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具有密封内腔的直径宽度,从而将进入油缸的油液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产生一定的压力,防止油液从活塞与油缸的缝隙泄露到其它范围,从而影响防抱效果。
上述刹车装置还包括脚刹杆,该脚刹杆一端连接于主泵与手刹线之间,或主泵与后轮刹车杆之间。由于该防抱死刹车装置可在现有双轮动力车的刹车装置上改装而成,因此可根据双轮动力车的现有刹车结构选择脚刹杆的设置位置,无需对双轮动力车做较大改动,简单方便,且节省成本。
上述手刹线通过手刹线接头与主泵一端口连接,或与伸出主泵的活塞杆连接。手刹线与主泵的连接结构可根据上述脚刹杆的不同位置而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从而达到脚刹或手刹都具有防抱死的功效。
进一步,所述进油孔道和出油孔道径向设于主泵上,进油孔道与刹车总泵连接,出油孔道与前轮刹车泵连接。刹车总泵的油液经进油孔道进入内腔,被活塞压缩产生油压并从出油孔道传递到前轮刹车泵,带动前轮刹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在现有摩托车的刹车装置上改装而成,结构简单紧凑,操作安全可靠,可有效解决车轮完全抱死问题,从而消除双轮动力车驾驶员急刹车或误操作造成的车轮抱死而产生侧滑翻车的恐惧心理,并且大幅度降低双轮动力车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为了能更清晰了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双轮动力车的刹车装置上改装的防抱死刹车装置,其包括主泵1,主泵由泵壳11、活塞12、活塞杆13及位于活塞与泵壳之间的压力弹簧14组成。泵壳11采用铸铝合金或钢材等金属材料加工而成。主泵1内部设有油缸,泵壳上径向设有与油缸接通的进油孔道111和出油孔道112,进油孔道111与刹车总泵连接,出油孔道112与前轮刹车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会红;汪清标,未经张会红;汪清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90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处理器用柱形斜底座热管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家具扣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