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净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78791.2 | 申请日: | 200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7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樊连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连友 |
| 主分类号: | B01D29/01 | 分类号: | B01D29/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2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压力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们生活中对于饮用水的需求是严格的,为了取得清洁的饮用水采取了许多的净水措施,城市的饮水由自来水企业供应,保证了饮用水的清洁。但对于在边远地区的农村或野外工作的人们,取得清洁的饮用水则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净水装置,以解决边远地区的农村或野外工作的人们,取得清洁的饮用水的困难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力净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组件和过滤组件,壳体组件包括拉杆、内壳体、单向阀、出水口;所述的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的内壳体内,并与所述的拉杆连接,所述的内壳体为筒形件,其一端具有单向阀,另一端具有出水口。
所述的过滤组件包括具有隙孔结构的粗滤片、活性碳滤片、陶瓷滤片、密封圈、压板;所述的粗滤片、活性碳滤片、陶瓷滤片叠在一起,上、下放有所述的压板,所述的压板上具有若干透水孔,在所述的压板上装有密封圈。
所述的过滤组件固定在拉杆的一端。
还包括储水器,所述的储水器包括净水内壳体,所述的净水内壳体与所述的内壳体通过出水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塞式的过滤组件完成净水工作,上下推动过滤活塞将污水经单向阀吸入,在向下压时,单向阀封闭;吸入的水受压,从下方经该过滤活塞过滤后,变成净水从该过滤活塞上方排出;提送到出水口,其净水方法简单、快速。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快速取得清洁饮用水的问题;适于边远地区的农村或野外工作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
10壳体组件
11拉杆 11A压片 11B螺母 12水杯 13单向阀 14进水管
15底盖 16外壳体 17内壳体 18出水口 19密封圈
20过滤组件
21粗滤片 22活性碳滤片 23陶瓷滤片 24密封圈 25透水孔 26压板
30储水器
31杯盖 32净水内壳体 33外壳体 35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压力净水装置,本实施例采用军用水壶的形式。压力净水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0和过滤组件20,壳体组件10包括拉杆11、内壳体17、单向阀13、出水口18;过滤组件20位于内壳体17内,并与拉杆11连接,内壳体17为筒形件,其一端具有单向阀13,另一端具有出水口18。内壳体17位于外壳体16内,在外壳体16的顶端放有水杯12,在外壳体16的底端具有底盖15。
所述的过滤组件20包括粗滤片21、活性碳滤片22、陶瓷滤片23、密封圈24、压板26;所述的粗滤片21、活性碳滤片22、陶瓷滤片23叠在一起,上、下放有压板26,压板26上具有若干透水孔25,在压板26上装有密封圈24。
所述的过滤组件20固定在拉杆11的一端。本实施例采用将带有压片11A的拉杆11穿过叠在一起的2件压板26、粗滤片21、活性碳滤片22、陶瓷滤片23,并将上述的各件用压片11A和紧固用螺母11B紧固在拉杆11的一端。
当工作时,向上拉起所述的拉杆11,从进水管14经单向阀13吸入待净化的水;然后向下推动所述的拉杆11;此时,单向阀13封闭,受压的水从多孔结构的粗滤片21、活性碳滤片22、陶瓷滤片23过滤后,成为清洁的水,被提升到出水口18处送出。
图2所示为带有储水器30的结构,即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储水器30,所述的储水器30包括净水内壳体32,净水内壳体32通过出水口18与前述的内壳体17相通连,单向阀13放在右侧向。内壳体32被包覆在外壳体33内(外壳体33与图1中的外壳体17连成一体)在外壳体33顶端具有杯盖31,在外壳体33底端具有底盖35。
上述的粗滤片21的材质为食品级聚丙烯,经熔喷方法制作而成,外层粗滤面,保证足够的纳污减少过滤阻力,内层精滤面,阻截微小颗粒和杂质。活性碳滤片22为压缩活性滤面用活性碳烧结而成,用以吸附氯、臭味异味色素。陶瓷滤片23采用天然硅藻土和氧化铝石英砂精1200℃烧结而成,平均孔径0.2微米,能深度过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上述的各滤片可清洗后反覆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连友,未经樊连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7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感应驱鸟器
- 下一篇:无线麦克风接收机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