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线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755.6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正雄 |
主分类号: | H01F17/06 | 分类号: | H01F17/06;H01F27/24;H01F27/26;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线圈,特别是涉及一种架设于一基座上的组合式线圈。
背景技术
扼流线圈(choke coils)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抑制电路中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产生或作为防止因电磁干扰所产生的杂波讯号进入电子设备,尤其是应用于交流电源所供应的电路中。扼流线圈的主要结构在于由一个磁性物质的铁芯,以及一绕设于该铁芯上的线圈所组成,一般而言该铁芯可为硅钢片堆迭或是由导磁粉末经过高压塑造成型。由此可知,扼流线圈是稳定电子设备中讯号的重要元件,为能保持最佳的负载性,扼流线圈需设计防止电流过高造成磁饱和,使得扼流线圈持续具有滤波的效果。
习知多种扼流线圈,如美国第4,587,507号、第6,114,279号及第6,992,555号专利案,其铁芯部分皆为非晶质金属合金(amorphous metallicalloy)所制成,并于该铁芯上开设一气隙(air gap),由于磁力线仍会沿着铁芯的方向穿越该气隙,且空气的导磁系数远低于铁芯的导磁系数;因此,所转换的磁力能储存于上述气隙中,增加铁芯储能的能力,避免因超过负载而使扼流线圈失去作用。然而,由于该铁芯多为环型结构,开设一气隙于该铁芯上,势必影响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当在组装或是绕线时容易因压迫力道而使铁芯断裂损坏;若欲依不同用途调整扼流线圈的电感性,一般调整该气隙的大小,或者重新设计该铁芯的材质,于工业制造上将耗费人力与时间成本。
除此之外,一般进行扼流线圈的绕线制程部分,可分为人工绕线以及机械绕线,若环形铁芯进行绕线时,因为其为封闭结构,不易将线圈均匀缠绕于铁芯外侧,无论使用何种工法,皆有费时费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扼流线圈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组合式线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于高电流下不易饱和,仍可维持正常滤波或稳压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扼流线圈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组合式线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气隙的扼流线圈仍保有结构的完整性,使其于搬运或组装的过程中,不会因外力压迫而造成结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扼流线圈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组合式线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轻易根据不同需求调整其电感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扼流线圈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组合式线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方便扼流线圈的绕线流程,使其于工业制造上缩短其加工时间,增进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式线圈,包括有一第一铁芯、一与该第一铁芯组合的第二铁芯,以及至少一线圈,该第一铁芯上具有一缺口,该第二铁芯配置于该第一铁芯的缺口中以形成一封闭磁回路,而该线圈具有一供该封闭磁回路通过的电磁感应段,以及两由该电磁感应段延伸出的端子脚;该组合式线圈更具有一基座,是以填充料一体射出成形,至少包覆于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的连接位置,令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形成接合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为相同导磁系数。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为相异导磁系数。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的组合为环形结构。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相连位置各设有一相对应的接合结构。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基座上设有多个与该端子脚相导通的插脚。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基座设有多个供该端子脚穿出的孔洞。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之间至少设有一气隙所形成的扼流区。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扼流区是为填充入该填充料。
前述的组合式线圈,其中所述的扼流区是填充入导磁系数低于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任一者的磁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正雄,未经李正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集群信道控制器
- 下一篇:具有立体拍照功能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