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542.3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9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蔡荣智;张庆辉;曾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棱镜片及其所应用的背光模块,旨在提供一种棱镜片结构,当其应用于背光模块中,可防止干涉现象(MOIRE)产生的棱镜片及其所应用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科技广泛使用在电视显示器、计算机显示器、及掌上型电子用品(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液晶显示器(LCD)是平面显示器其中的一种型态,它植入一具有像素数组以表现出影像的液晶(LC)模块。在背光LCD中,亮度增强薄膜使用棱镜的结构引导光线沿着视线轴(注:与显示器垂直),以增强显示器由使用者所看到的光的亮度,因而可使这个系统用较少的能量来产生所需要的轴上照明。到目前为止,亮度增强薄膜是由在薄膜的光线发射表面上的平行的棱镜沟、透镜状沟、或金字塔形状沟所供给,用以改变薄膜与空气接口的角度,使光线能激发薄膜,并使光线能斜的入射在其它薄膜的表面以重新分配,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垂直于胶膜的光输出面。亮度增强薄膜具有平滑的光入射面,经由此面使光由背光模块进入。迄今,许多应用使用两个相互转动的亮度增强薄膜层,因此在各自的薄膜层的沟槽是彼此相差90度角。使用平面显示器的两个亮度增强薄膜时,可能产生不希望出现的干涉现象(MOIRE),此干涉现象是在两个亮度增强薄膜的表面上由两个周期性的棱镜模式结构所造成。
如图1所示,目前传统的背光模块1包括光源10、导光板12、数枚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14,其中,该导光板12直接在上、下板面建构有呈连续锯齿沟槽状的光学结构121,其设于导光板12上、下板面的光学结构121分别成X、Y方向排列,例如设于上板面的光学结构121成垂直排列,而下板面的光学结构121则形成水平排列,让光源10入射的直进光经过导光板12转换成垂直平面光的后,再经过导光板12板面的光学结构121使光线在X、Y方向集光并调整光线发散角度,并具有聚光及增光的功效。
而导光板12上方所设置的数枚光学膜片可以为扩散片13以及第一、二棱镜片15、16,其中该第一、二棱镜片15、16设有复数棱镜结构151、161,该第一棱镜片15的复数棱镜结构151呈垂直排列,而第二棱镜片16的复数棱镜结构161呈水平排列;然而,该第二棱镜片16上水平排列的复数棱镜结构161容易使导光板12与液晶面板14产生干涉现象(MOIRE),使整体显示效果会有叠纹的影像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干涉现象(MOIRE)产生的背光模块。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片上设有复数棱镜结构,各棱镜结构旋转一角度,该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该棱镜片设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而该导光板的底面及出光面设有成X、Y方向排列的光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光线经由导光板及棱镜片射出,不会产生干涉现象(MOIRE)。
附图说明
图1为习有背光模块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号说明】
背光模块1 光源10
导光板12 光学结构121
扩散片13 液晶面板14
第一棱镜片15 棱镜结构151
第二棱镜片16 棱镜结构161
棱镜片2 第一边侧21
第二边侧22 棱镜结构23
导光板3 光面31
底面32 出光面33
光学结构34 光源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列举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5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