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无级变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0720178209.2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7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斌 |
主分类号: | F16H9/08 | 分类号: | F16H9/08;F16H5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无级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无级变速器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轿车用金属带无级变速器结构为:主动轮和从动轮都是两个一组的锥形盘,主动锥盘、从动锥盘通过金属带传递功率,传动比的变化由锥盘外侧液压系统控制锥盘轴向位移实现。其功率传递是靠加压系统施压于主动锥盘、从动锥盘和金属带的光滑金属接触面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完成。构成主动轮、从动轮的锥形盘的形状呈正圆锥体状(严格讲为:平截正圆锥体),夹紧金属带的锥盘面为圆锥面,所以金属带侧面与锥盘面接触面分布在同一平截正圆锥体的圆锥面上,且为光滑接触面,所以功率小、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无级变速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锥盘的锥面进行优化,使其与金属带的摩擦牵引方式实现改变,达到“摩擦兼楔卡”的复合牵引方式,达到增大传动功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械无级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主动锥盘、从动锥盘、金属带等,其特征是:主动锥盘、从动锥盘的形状呈正棱锥体状(严格讲为:平截正棱锥体),夹紧金属带的锥盘面为棱锥面,所以金属带侧面与锥盘面接触面分布在同一平截正棱锥体的棱锥面上,而不是光滑圆锥面,这样,在传递功率时,呈正棱锥体状的锥盘与金属带的摩擦牵引方式实现改变,达到了“摩擦兼楔卡”的复合牵引方式,从而增大了传动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优点:
该变速器在不增加任何新零部件基础上,通过对锥盘的锥面进行优化,达到了“摩擦兼楔卡”的复合牵引方式,增大了传动功率。结构简单,成本低。与现有车用金属带无级变速器相比,成本几乎不增加,而功率传动范围却可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图1、正棱锥体状锥盘结构立体图
图2、正棱锥体状锥盘与金属带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结构正视图
图4、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结构立体图
图5、非均匀棱锥体状锥盘结构正视图
图6、非均匀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结构正视图
其中:
1、正棱锥体状锥盘
2、金属带
3、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的圆锥面部分
4、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的平面部分
5、非均匀棱锥体状锥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级变速器其余结构与现有轿车用金属带无级变速器结构相似,主动轮和从动轮都是两个一组的锥形盘,主动锥盘、从动锥盘通过金属带传递功率,其主要区别在于:主动锥盘、从动锥盘的形状呈正棱锥体状(严格讲为:平截正棱锥体),正棱锥体状锥盘(1)夹紧金属带(2)的锥盘面为棱锥面,所以金属带(2)侧面与正棱锥体状锥盘(1)的棱锥盘面的接触面分布在同一平截正棱锥体的棱锥面上(如图2所示),而不是光滑圆锥面,这样,在传递功率时,正棱锥体状锥盘(1)与金属带(2)的摩擦牵引传动方式发生改变,达到了“摩擦兼楔卡”的复合牵引传送方式,从而增大了传动功率。
另外:为了消除应力局部积聚,可以将正棱锥体状锥盘(1)的棱进行打磨倒钝。
或者将正棱锥体状锥盘(1)的棱区域加工为平滑过渡的弧面;或者:其加工的弧面与棱锥面呈相切平滑过渡。
或者:正棱锥体状锥盘(1)的形状也可以为:每一个棱锥面彼此间大小不等的非均匀平截棱锥体,或斜棱锥体。如图5所示。
如图3、图4所示:
主动锥盘、从动锥盘的形状也可以是: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即:通过对标准正圆锥体状锥盘进行后加工,把如图3所示的阴影部分加工为平面,形成由圆锥面部分(3)、平面部分(4)组合而成的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
另外:为了消除应力局部积聚,可以将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的圆锥面部分与平面部分的过渡衔接区进行打磨倒钝。
或者将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的圆锥面部分与平面部分的过渡衔接区加工为平滑过渡的弧面;或者:其加工的弧面与棱锥面部分、平面部分呈相切平滑过渡。
或者: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的形状也可以为:非均匀变异正圆锥体状锥盘,即:后加工的平面部分(如阴影部分)彼此间大小不等。如图6所示。
注:1、其主动锥盘、从动锥盘在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互换使用。
2、其金属带(2)非特指,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金属链。
3、分别构成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两个一组的相对锥形盘,在安装到同一根传动轴上时正棱锥体状锥形盘的棱锥面、棱分别一一正对,即:棱锥面对棱锥面,棱对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斌,未经王国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酒吧椅
- 下一篇:一种适于安装在金属笔杆斜端面或平端面上的顶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