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尖齿复合片钻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046.8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8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蔡家品;贾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10/46 | 分类号: | E21B1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振华;王天桂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和地质勘探用工具,尤其是钻进致密硬岩石及其它高弹性致密岩石的一种尖齿复合片钻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合片钻头上的切削具(复合片)全部是圆形的,钻进致密硬的弹性岩石时,切削具难以压入岩石,形成永久性的破碎坑,表现为钻进效率极低,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钻探界。
国内专利02221203.5(2004年1月7日授权),内容为钻头刀翼上各部位复合片的负前角的大小各不相同,而是从钻头中心线向外复合片的负前角逐渐增大为好,国内专利00203712.2(2001年1月3日授权),内容为硬质合金衬底与金刚石层的结合面上有月牙形凹槽,增加金刚石层的厚度和金刚石含量,提高复合片的磨损能力,以提高钻头的钻速和寿命。
它们都有以下的缺点,一是复合片钻头只考虑复合片的耐磨性,没有考虑钻头的钻速,二是只考虑复合片与硬质合金的中间层的结构,没有研究复合片在致密硬的弹性岩石中的切入机理,对切削部分结构未提出新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尖齿复合片钻头,一种能切削致密硬的高弹性岩石的齿形结构复合片,在钻头上交错排列,中间的齿形复合片首先犁出一条沟槽,释放孔底岩石的应力,两侧(内外刃)的齿形复合片剪切强度已经减弱的孔底岩石,以达到提高钻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尖齿复合片钻头,包括齿形复合片、钻头胎体、钢体,保径聚晶、齿形复合片后支撑,复合片金刚石层、复合片后衬、主焊接面、副焊接面。其特征是齿形复合片(1)用银铜钎焊于钻头胎体(2)上,并在钻头胎体上交错排列。
所述齿形复合片有如下6种齿形结构:一齿、二齿、三齿、四齿、五齿及六齿6种结构形式。
(1)一齿形复合片,复合片切削部分,呈一齿形尖角为90°,负5°的切削角;
(2)二齿形复合片,复合片切削部分,呈二齿形尖角为45°,负7°的切削角;
(3)三齿形复合片,复合片切削部分,呈三齿形尖角为60°,负7°的切削角;
(4)四齿形复合片,复合片切削部分,呈四齿形尖角为60°,负10°的切削角;
(5)五齿形复合片,复合片切削部分,呈五齿形尖角为45°,负12°的切削角;
(6)六齿形复合片,复合片切削部分,呈六齿形尖角为30°,负15°的切削角;
相对于齿形复合片选型结构形式,所述齿形复合片后支撑(5)的结构形式是一齿形、二齿形、三齿形、四齿形、五齿形或六齿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尖齿复合片,能有效降低切削过程中,岩石对齿形复合片的磨损,从而延长齿形复合片钻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结构示意图;
图1中:齿形复合片1、钻头胎体2、钢体3、保径聚晶4、齿形复合片后支撑5、复合片金刚石层6、复合片后衬7、主焊接面8、副焊接面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用的一齿形复合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用的二齿形复合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用的三齿形复合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用的四齿形复合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用的五齿形复合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用的六齿形复合片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一齿形复合片后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三齿形复合片后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尖齿复合片钻头四齿形复合片后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已有技术的复合片后支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图1中可以看出由齿形复合片1位于钻头胎体2上部用银铜钎焊焊牢,并在钻头胎体上交错排列,钻头胎体2下部与钢体3相接,保径聚晶4位于钻头胎体2的外侧,齿形复合片后支撑5与钻头胎体2连接;复合片金刚石层6、复合片后衬7与钻头胎体2为一体,该型钻头的关键零件是齿形复合片,一只钻头上布置有4至几十颗齿形复合片,齿形复合片在钻头胎体2的布置上,可以为一齿形,二齿形,三齿形,四齿形,五齿形,六齿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辣椒碱方法
- 下一篇:金属碳化物微细粉末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