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夜景灯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7949.4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4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忠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3/00;F21W12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景 灯饰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一定数量的灯泡构成图案、用于室内外夜晚景观装饰的灯饰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由一定数量的小型或微型灯泡组成图案的灯饰产品都有钢制或木质的大型框架,框架制成图案轮廓,灯泡安装于框架上。框架制作复杂、成本较高,安装困难,同时白天也影响周围的环境景观,因而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必需若干灯泡串成一个回路,图案的构成就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克服框架制作的成本及难度,提高选用图案的复杂程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夜景灯饰,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框架的制作,还能实现更加纷繁复杂的图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在框架(3)上均匀排列安装导线(2),导线(2)之间间隔电连接,这样所有的导线(2)就分为相邻的两部分,灯泡(1)两端与相邻的导线(2)电连接,导线连接电源后形成一个回路,导线(2)既是形成回路输送电流的导体,也是承载灯泡的载体;灯泡(1)可以在有导线的任何位置与相邻的两根导线电连接,从而组成图案,如附图1、附图2。
灯泡(1)可以采用LED发光二极管并通过电阻(4)与导线(2)连接,而导线(2)则通过弹簧(5)、绝缘装置(6)安装在框架(3)上面,弹簧(5)的作用是绷紧导线(2),如附图3。
发光二极管(1)及电阻(4)安装在基座(7)上,基座将电阻包裹在内,它的作用是保护电阻、避免导线搭接,如附图4、附图5。
同时灯泡(1)还可以通过固定装置(8)安装在导线(2)上面实现与导线的电连接,如附图6,固定装置(8)上面开有线槽夹住导线,插孔安装灯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只需在灯饰产品外围设置框架(3),内部由导线(2)均匀分布而成,框架结构简单;其次,灯泡(1)可以在布有导线(2)的任何位置电连接进入回路,因而灯泡可以组成几乎任何图案;第三,使用发光二极管可以极大的降低灯饰的耗电功率,节省能源;第四,由于导线(2)可以选用较细的直径,远距离肉眼几乎不可见,白天或者不亮灯时对环境景观的影响很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本构造图。
图3是使用LED灯泡的基本结构图
图4是使用基座的基本结构图
图5是基座实施图
图6是使用固定装置固定灯泡的基本结构图
图7是使用固定装置固定灯泡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图
图8是框架的一种实施图
图9是框架的另一种实施图
图10是框架的另一种实施图
图中1.灯泡,2.导线,3.框架,4.电阻,5.弹簧,6.绝缘装置,7.基座,8.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中,导线2均匀排列安装在框架3上面,间隔电连接,然后与电源连接,灯泡1的两个引线与相邻的导线2焊接,并构成图案;
在图3中,灯泡1采用发光二极管,电阻4串联焊接在灯泡1引线与导线之间;导线挂在弹簧5上,弹簧另一端则挂在塑料连接件6,塑料连接件6则安装在框架3上;
基座的实施例是:在图4、图5中,灯泡1安装在塑料基座7上,部分引线及电阻4置于基座7内部,基座7一端套住灯泡1,另一端开有小孔引出灯泡及电阻引线;
在图6、图7中,在塑料固定装置8上面开有线槽、插孔,内部嵌有两条导电材料,线槽尺寸略小于导线直径,依靠本身弹性夹紧导线2,并使之与嵌在内部的导电材料接触连接,灯泡的两个导线也插入插孔并分别与两个导电材料接触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灯泡与导线的固定和连接;
图8为框架3的一种实施方案,框架3安装在固定物体如建筑物或者电线杆之上,则可以省掉四边框架的一半,在外观上更加隐蔽;
图9为框架3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导线2经过机械整直后悬垂于一条框架3上,在上下两路横向导线及灯泡的支撑下避免了相邻导线的接触短路。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框架实施方案,金属导线2固定在建筑物等固定物体上,起到框架的支撑作用,弹簧5绷紧焊接灯泡的导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忠,未经张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9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