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改良结构的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7812.9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5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蔡妙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比雅(亚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结构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具改良结构的门锁,尤指一种于门锁锁闭时,无法取下门外侧把手的门锁。
背景技术
习用的门锁如图6中所示,其具有一位于门外侧的转动装置,于其门把93内设有一圆形衬套91,于圆形衬套91中设有一限位件92,其具有一可伸出于圆形衬套91外的凸部921,于限位件92内具有一通孔922供一连动杆(于图中未示)穿设,而位于装置上的门把93具有一凹孔931,由孔中可见该凸部921,通过按压该凸部921即可使门把93脱离其阻挡而将门把93由转动装置取下。
由此门锁的转动装置可见,当门锁于锁闭时,位于门外侧的转动装置仍可由把手93上的凹孔931发现位于圆形衬套91中的限位件92的凸部921,有心人士仅需利用简便的手工具即可透过按压伸出于该圆形衬套91外的凸部921,即可使把手的凹孔脱离该凸部921的阻挡,进而顺利将把手93由转动装置取下,再调整转动装置的其他构件即可将门锁打开,而进入门内。
因此,如何使门锁的转动装置于锁闭时无法将把手93由该装置取下即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重点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改良结构的门锁,通过装设于圆形衬套内的限位件的一挡止部与锁头内的锁心一端的凹槽挡止配合,于门锁锁闭状态下,限位件的凸部于按压时仍停留于把手的凹孔中,故当门锁于锁闭时,即无法将门外侧的把手拆下,藉以达到防盗的功效。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位于门外侧的转动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设于门外侧边的定位座,该定位座于中心具有一穿孔;
一中空的圆形衬套,其由该定位座内侧经其穿孔向外穿设,且该衬套一端则枢接于该定位座内侧;
一限位件,其直立设置于该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套内,该限位件于中心具有一通孔,且于一端具有一伸设于圆形衬套外可供按压的凸部,凸部与通孔间于该圆形衬套内凸设一挡止部,该限位件于凸部一端受一设于圆形衬套的弹性件向凸部方向顶撑,衬套内具有一供限位件于凸部按压方向位移的空间;
一连动杆,其一端穿经该定位座而定位于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套中,于其末端伸出于该限位件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径大于该连动杆的杆径;
一锁控装置,其设于该定位座内的衬套中,该连动杆亦穿设于此锁控装置,并控制其开闭锁;
一把手,其于一侧具有一接合孔,其供套接于该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套,把手于该限位件的凸部相对位置具有一与把手外相通且供该凸部陷入阻挡的凹孔,把手中设置一锁头,其中穿设有一锁心,此锁心于一端供钥匙插入转动,另一端则于端面的两相对侧向内凹设一供限位件的挡止部可于开锁时陷入的凹槽,于此凹槽的一端亦与该连动杆伸出的未端相接而可于转动时拨动该连动杆;
门锁于开锁状态时,限位件的挡止部陷入于锁头的锁心一端的凹槽中,故限位件可于按压凸部后向内缩入圆形衬套内;门锁于闭锁时,该限位件的挡止部恰与该锁心一端的凹槽错位,故于按压限位件的凸部时受锁心一端外缘的阻挡而无法向内缩入圆形衬套中。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藉由此门锁的结构,有心人士即无法轻易的将把手由圆形衬套上取下,增加利用钥匙以外的工具开锁的困难度,以达到防盗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与锁心于开锁状态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与锁心于闭锁状态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于闭锁时连动杆与转子的位置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于开锁时连动杆与转子的位置配合示意图。
图6为习用门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5图,图中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改良结构的门锁,其具有一位于门内的内转动装置1以及一位于门外的外转动装置2,而于门中设有一锁头座3与二转动装置1、2相配合衔接,其中该外转动装置2包括:
一定位座21,其与内转动装置1相互结合固定而设于门外侧边,该定位座21于中心具有一穿孔211。于本实施例中,此定位座21于穿孔211两相对侧各具有一分别与该穿孔211连通的第一凹部212,且于外周缘螺设一护盖213,于内侧向水平方向延伸二与内转动装置1接合的肋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比雅(亚洲)有限公司,未经印比雅(亚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