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送风机通风管道的消音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7648.1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9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耀乾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机 通风管道 消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送风机通风管道的消音箱结构,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安装在通风管道中送风室的出口端外侧,且该消音箱内部的数个隔板,分别设置成一边开口大另一边开口小,且形成左、右对称的W型截面,又在相邻两隔板的较大开口处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分散板;使送风机运转时所产生的部分噪音声波会受到消音箱内隔板的阻挡而有效减低的消音箱结构。
背景技术
消音箱系广泛应用于各种空调系统的管路上或噪音消除设备上,其随系统规划而配合空调或防止噪音设计,参考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是一种现有消音箱设计的立体图及横向剖视图,该现有消音箱1包含一外箱体10,在外箱体10内以平行气流流向方式由中间处分别向左、右两侧等间距设置数片隔板11,使相邻二隔板11之间分别构成一与气流流向相互平行的直线型通道12;又依不同需求可设计尺寸大小不同的消音箱1,使隔板11的尺寸大小或配置数量依消音箱1不同大小尺寸而有不同设计。
当气流由消音箱1的入口端13进入直线型通道12时(如图2实线箭头所示),虽可使压力降及插入损失达到容许范围,但所产生的噪音声波同时朝向通道12的入口端向外移动(如图2虚线箭头所示),并未受到有效阻挡,使得该噪音在消音箱1内无法有效降低;而且,依目前市场销售情况而言,一消音箱的设计不但须满足成本降低的市场需求,且在使用功能上须兼顾或符合压力损失降低及噪音降低的重要条件,然而,现有的消音箱1却无法或难以同时兼顾上述多重条件;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消音箱1的缺点而加以改良设计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机通风管道的消音箱结构,该消音箱设置在送风室的出口端外侧,包含一箱体,其内部相对消音箱的入/出口端位置,相邻两隔板之间分别设置成一边开口大另一边开口小的通道,而使数个隔板形成左、右对称的W型截面;又该分散板的凸面相对气流流向分别设置在相邻两隔板的较大开口处的中间位置;由此,当送风机运转而使空气经由送风室的出口端送出再进入消音箱内,而流经隔板再由其出口端送出时,其所产生的部分噪音声波会由送风室进入消音箱,则利用消音箱中隔板的阻挡,可有效降低该噪音声波,以达到降低送风机运转噪音的良好效果。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送风机通风管道的消音箱结构,所述的送风机通风管道主要依次由一进风管、一送风室及一出风管组成,所述的送风室的两端分别为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其内部设有一轴流式送风机,所述的消音箱结构设置在所述的送风室的出口端外侧,所述的消音箱包含:一箱体、数个隔板及数个分散板,其中:
箱体,是一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所述的数个隔板及所述的数个分散板;
隔板,其相对所述的消音箱的入/出口端位置,且所述的相邻两隔板之间分别设置一边开口大另一边开口小的数个通道,所述的数个隔板成左、右对称的W型截面;
分散板,是一长弧形状,其弧形凸面相对气流流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相邻两隔板的较大开口处的中间位置。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送风机通风管道的消音箱结构,可有效降低噪音量,以符合环保规定,并降低噪音现场的噪音量,以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及设置现场的使用环境,并避免了现有消音箱减音效果不佳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消音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合上视透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合正面透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音箱的上视透视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消音箱的尺寸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左侧面剖视图;
图8为图5的右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消音箱;10-外箱体;11-隔板;12-通道;13-入口端;2-进风管;3-送风室;30-送风机;31-入口端;32-出口端;4-消音箱;40-箱体;41-隔板;411-第一端面;412-第二端面;42-分散板;421-凸面;43-左侧面;44-右侧面;45-入口端;46-出口端;47-通道;5-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耀乾,未经陈耀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ZD6道岔滑板钩锁式内外双锁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除垢的电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