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吸尘器用吸尘头及使用该吸尘头的电动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7508.4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8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孝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04 | 分类号: | A47L9/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吸尘 器用 使用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于前方角落中的垃圾具有优异的扫除性能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尘头、及使用该吸尘头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吸尘器用吸尘头如图4所示,设有:通过连通管17与吸尘器机体连接的吸尘头体18;设在所述吸尘头体18的前底面上、与所述连通管17连通的吸入口19;和设置在所述吸入口19附近、上部具有进气口且在清扫面一侧设有喷气口的通风通道20。另外,在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中,上述通风通道20的横截面积在朝着所述喷气口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其中一例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89767)。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电动吸尘器用吸尘头中,由于形成了由喷出口向接近地面的部分喷射空气的构造,从喷出口喷出的空气会使得灰尘飞散开来,从而产生不能由吸尘气流收集起来的垃圾会四散开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用吸尘头包括:电动吸尘器用吸尘头体;在所述吸尘头底面上朝下方开口的吸入口;形成在所述吸尘头内部的吸入室;与所述吸入口相邻、且设在距所述吸入室内侧前壁的距离接近旋转半径的位置上的旋转自如的旋转刷;设置在所述吸尘头的后侧、且位于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附近的导管;和设置在所述吸尘头的上部与所述吸入室之间的风道。所述风道被设置成与位于所述吸尘头中的所述吸入室的前侧部分且在所述旋转刷的旋转中心的前方开口的开口部相连通,在后侧部分与所述导管及在所述吸尘头的顶面上向外侧开口的风量调节口相连通;而且,所述风道的导管一侧的开口与所述风量调节口之间设有能进行开闭切换的可转动调节阀。
采用上述结构之后,由设在吸入室前方的开口部在吸入口中产生的吸引气流也能够在前方产生,且旋转刷一直设置到吸尘头的前侧附近。这样,吸尘头前侧的灰尘可以一边由旋转刷扫起,一边从开口部吸上来,从而可以很高的效率地对前方的灰尘进行捕集。
另外,在吸入室的负压上升时,风道侧也会被施加上很大的负压,有可能使吸尘头吸死在被清扫面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阀在风道中产生较大的负压时会让风量调节口与风道连通,吸进外部空气,并关闭导管一侧的开口。这样,进风通道将从吸尘通道切换成外部空气流入通道,吸入室的负压将会降低,从而防止发生吸附。同时,通过向吸入室的前方输送外部空气,外部空气气流将成为将灰尘引导至吸入室方向的运送气流,从而可以防止一直设到前侧壁的旋转刷的机械力将前部角落的灰尘向外侧扫散,能够实现高效率的集尘。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采用本实用新型之后,由设在吸入室前方的开口部在吸入口中产生的吸引气流也能够在前方产生,且旋转刷一直设置到吸尘头的前侧附近。这样,吸尘头前侧的灰尘可以一边由旋转刷扫起,一边从开口部吸上来,从而可以很高的效率地对前方的灰尘进行捕集。另外,在吸入室的负压上升时,风道侧也会被施加上很大的负压,有可能使吸尘头吸死在被清扫面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阀在风道中产生较大的负压时会让风量调节口与风道连通,吸进外部空气,并关闭导管一侧的开口。这样,进风通道将从吸尘通道切换成外部空气流入通道,吸入室的负压将会降低,从而防止发生吸附。同时,通过向吸入室的前方输送外部空气,外部空气气流将成为将灰尘引导至吸入室方向的运送气流,从而可以防止一直设到前侧壁的旋转刷的机械力将前部角落的灰尘向外侧扫散,能够实现高效率的集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