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的自动化运输和堆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6989.7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9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浩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7/00 | 分类号: | B65G57/00;B65G63/00;B66C1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抗美 |
地址: | 518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自动化 运输 堆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转运过程所采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装箱转运过程,通常采用通用的运输设备和多个操作该些运输设备的工作人员来完成。比如,一种典型的需要进行集装箱转运的过程发生于集装箱下线后运输到验箱区进行最后的检验。这一运输过程是集装箱的重要生产过程之一。一般地,生产线平均每三分钟可有一台集装箱从出箱口下线,现有的工艺是在集装箱出箱口处使用堆高能力为五层或七层的堆高机将下线的集装箱铲运到验箱区:距离稍近一些的只需使用一台堆高机即可,距离稍远一些的则需要一台堆高机和一台运箱拖车配合工作。
一方面,因为堆高机的使用成本较高,并且由于堆高机采用柴油作动力燃料,工作时耗油量大,能源利用率较低,并且排放大量废气;另一方面,由于堆高机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为保证正常运箱,堆高机需要连续满负荷工作,所以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也相应较高;此外,堆高机等运输机械还需配备大量的辅助人员,使得人力成本较高。
可见,现有的集装箱转运过程中的运输和堆垛方式,存在作业效率低下,可靠性低,运行成本高,能耗较大,对环境有影响等诸多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新的集装箱的运输和堆垛装置,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运行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保护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一种集装箱的自动化运输和堆垛装置,包括将集装箱从第一区域转移到邻近该第一区域的处于初始位置的平面运输设备中的吊装设备,还包括:铺设于地面的第一轨道和可承载集装箱在该第一组轨道上运动的平面运输设备;以及,铺设于地面的第二轨道和可在该第二组轨道上运动并抓取并携带集装箱进行上升、移动和下降以及释放集装箱的空间运输设备。
其中,该平面运输设备上设用以探测该平面运输设备与该空间运输设备之间距离的第一检测装置;以及,用以探测装载于该平面运输设备上的集装箱被吊离开之后与该平面运输设备之间距离的第二检测装置;
该空间运输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可沿该第二组轨道运动的支撑、架于该些支撑上的空间轨道以及可在该空间轨道上运动的运载部分;该空间轨道与该第二组轨道相垂直;该运载部分包括用以抓取和释放集装箱的吊具以及带动该吊具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
该第一组轨道与该第二组轨道平行,该第一组轨道并设置于该第二组轨道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自动化运输和堆垛装置,可提高作业效率和运行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自动化运输和堆垛装置实施例的、从水平面观察的运行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自动化运输和堆垛装置实施例的、从竖直面观察的运行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