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电子燃油喷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6844.7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3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强 |
主分类号: | F02M51/04 | 分类号: | F02M51/04;F02M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电子 燃油 喷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电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一体化电子燃油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在2005年7月已经开始进行摩托车第2阶段排放标准一致性考核,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摩托车禁止销售,从2006年1月1日起,欧洲已开始实行摩托车欧III排放法规。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作为满足欧II和欧III排放法规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摩托车电喷化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摩托车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必须掌握的一项核心技术,采用电喷技术的关键是降低电喷装置的成本。以线性电磁泵为基础的一体化电子燃油喷射装置,是以高度集成的压油和喷出装置实现高压高精度的燃油喷射控制,在满足排放法规要求的同时,还使最常用工况更为省油,冷起动和加速性能大幅改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成本,必将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现有的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由嵌入在燃油箱中的旋转式电机驱动泵提供燃油,燃油通过高压油路并经调压后到达喷嘴,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喷嘴将燃油定量定时的喷入进气管。在应用到小型高速发动机时,例如摩托车发动机,会存在成本高、安全性差以及进气压力波动影响大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474910A“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由燃料进入装置、燃料驱动装置和燃料喷出装置组成,通过燃料驱动装置的工作线圈和回位线圈形成磁回路驱动包含衔铁和柱塞的从动装置,实现吸油喷油的往复循环,燃油通过低压油管从燃油箱中取得,此专利在进油的入口到回流的出口之间设置了在一个旁通的“回流管路”用以导引燃油直接回到燃料箱,由于这种回流缺乏足够的动力,燃油蒸汽仍然极有可能聚集在供油单元内外影响工作性能。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458403A在前者的基础上,在其溢流出口处增加了一个单向阀以防止燃油蒸汽进入“压送室”。上述专利申请都没有提出动力排除蒸汽和电磁压油的结构机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不能完全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CN2763560Y提供了一种电磁驱动燃油喷射装置,由电磁动力装置、泵油装置、燃油喷出装置、进油件、回油装置等组成,从进油件进入的燃油一部分进入泵油装置被压缩后由燃油喷出装置喷出,一部分通过电磁动力装置被输送到回油装置。这种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生产一致性不好控制,特别是其支撑件的特殊结构,易损坏,加工复杂,耐久性差,而且油泵、排气装置外置的结构,使安全系数降低,容易损坏,噪音大,使用寿命短。另外,作为喷油驱动的电磁动力装置,还要求有较高的响应频率,但现有制造技术尚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喷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喷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合适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显然这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喷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在长期研发稀薄燃烧电控补气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了国际、国内电喷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一体化电子燃油喷射装置,能够改进现有的“电喷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安全性、节能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验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喷存在的缺陷,而提供新的一体化电子燃油喷射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集成度高、安全性高、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化电子燃油喷射装置,其包括节气门体、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压油动力装置、燃油喷出装置、进气管,其中所述压油动力装置与燃油喷出装置为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强,未经高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