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光板贴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6752.9 | 申请日: | 200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75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盟贵;萧俊斌;陈浤铭;李浩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均豪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B32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板贴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将偏光板贴覆在玻璃基板上的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主要是由玻璃基板、偏光板、透明电极、配向膜、液晶薄膜与彩色滤光片等构成,其中偏光板贴覆在玻璃基板上,并仅允许单一偏振方向的光通过。
为了将偏光板贴覆在玻璃基板上,传统上是让偏光板与玻璃基板经由传送带的传送进入一压合滚轮,以通过压合滚轮的上下夹制力使偏光板平坦地贴覆于玻璃基板。
然而,对于上述传统的作业方式,由于偏光板为软性的塑料材质,其在黏贴的过程中,容易因为传送带的传送接触而造成刮痕,另外,偏光板也有可能因为传送带的震动与不均匀施力而产生扭曲,造成偏光板难以均匀平坦地贴附在玻璃基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黏贴偏光板时可避免偏光板产生刮痕的偏光板贴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均匀平坦地将偏光板贴附在玻璃基板上的偏光板贴覆装置。
通过以上可知,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贴附一偏光板到一玻璃基板上的偏光板贴覆装置,其包括一压合元件、一基台与一架持元件,其中该压合元件同时吸入并压制黏合该偏光板与该玻璃基板,该基台被驱动而使该基台的一侧边端具有上下位移的自由度,该架持元件设于该基台上,该偏光板架设于该架持元件上,且该基台的该侧边端上移,直至该偏光板的一侧边端上移接触该压合元件,另外该压合元件吸入压制该偏光板与该玻璃基板之后,使该偏光板的该侧边端与该架持元件分离并保持一微小间隙。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架持元件可以包括一前顶持部与一后顶持部,该偏光板放置在该前顶持部与该后顶持部之上,且该基台的该侧边端下移,即使该偏光板离开该前顶持部,并同时通过该后顶持部牵引拉扯该偏光板的另一侧边端。
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偏光板在黏合的过程中,偏光板不相对该架持元件接触移动,因而没有刮痕产生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后顶持部牵引拉扯该偏光板的另一侧边端,可均匀地拉伸该偏光板,因此可确保该偏光板为均匀平坦地贴附在该玻璃基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四;以及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列举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及功效:
请参照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偏光板贴覆装置,其包括一压合元件10、一基台20与一架持元件30,其中该压合元件10为上下配合的滚轮;该基台20被驱动而使该基台20的一侧边端21具有上下位移的自由度;该架持元件30设于该基台20上,该架持元件30包括一前顶持部31与一后顶持部32,且该后顶持部32通过一滑轨33设置在该基台20上而可相对该基台20滑移,另外,该后顶持部32具有多个吸嘴孔321,且该前顶持部31也可以设有多个吸嘴孔311。
请再一并参照图3-1到图3-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用于将一偏光板40贴覆在一玻璃基板50上,该压合元件10同时吸入并压制黏合该偏光板40与该玻璃基板50,其中该玻璃基板50是由输送带(图中未示出)送入该压合元件10,而该偏光板40则架设于该架持元件30上,其可以是放置在该前顶持部31与该后顶持部32之上(如图3-1所示),并分别通过该吸嘴孔311、321加以固定;接着该基台20的该侧边端21可以上移,直至该偏光板40的一侧边端41上移接触该压合元件10(如图3-2所示);然后在该压合元件10吸入压制该偏光板40与该玻璃基板50之后,使该偏光板40的该侧边端41与该架持元件30分离并保持一微小间隙,其可以通过该压合元件10夹制该偏光板40而分离,或者可以让该基台20的该侧边端21下移,直至该偏光板40的该侧边端41离开该架持元件30而分离,即使该偏光板40离开该前顶持部31(如图3-3所示),且此时该前顶持部31的吸嘴孔311并无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均豪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均豪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