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鼓风炉炉气的除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6552.3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0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艾尔弗雷德·沃尔斯费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4C5/02;C21B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地址: | 卢*** | 国省代码: | 卢森堡;L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鼓风炉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通常涉及用于鼓风炉炉气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鼓风炉车间的大多数气体净化系统包含初步净化阶段和精细净化阶段。精细净化阶段一般包括至少一个气体洗涤器或静电分离器。初步净化阶段的目标是在气流进入精细净化阶段之前从气流中去除粗糙(大尺寸)灰尘颗粒。因此,初步净化阶段不仅提高了精细净化阶段的分离效率,而且还使得它的操作更可靠且经济。在2000年之前建造的大多数鼓风炉车间中,初步净化阶段包括所谓的除尘装置。
这样的除尘装置(图1)是大的垂直压力容器,其由上到下包含:气体入口及出口罩、大圆柱形分离室以及漏斗形的集尘斗。气体入口及出口罩具有以压力容器的竖向轴为中心的气体入口接头和靠近于罩顶端的侧向气体出口接头。轴向气体入口接头由扩散管道的上端形成,所述扩散管道轴向延伸穿过罩进入分离室,在分离室中它在水平平面中形成出口。侧向气体出口接头通向除尘装置罩内的环形空间,该环形空间环绕扩散管道。
这种除尘装置的操作如下所述。未经处理的鼓风炉炉气(就是说,来自鼓风炉的带有大量灰尘的气体)通过大直径气体管道(被称为“下降管”)下降,其从上方连接至除尘装置的气体入口接头。通过扩散管道,未经处理的气流被轴向引入除尘装置的分离室。进入分离室的气体在横截面方面的增加导致它的速度大大降低。在分离室中,气流又进一步地将其流动方向从向下反转为向上,因为除尘装置的唯一气体出口接头位于除尘装置的罩中。由于速度的降低和分离室中流动方向的180°反转,使得最大尺寸的灰尘颗粒由于重力落下并且被收集到漏斗形的集尘斗中。从这里,灰尘通过连接到漏斗形集尘斗底端的灰尘排出闸从除尘装置中排出。预净化过的气流通过罩中的侧向气体出口接头离开除尘装置。
上文中所述的传统除尘装置具有仅占全部含尘量40-50%的分离效率。该相当低的分离效率对于符合当前环境保护要求的精细净化阶段的高效且经济的操作是不够的。因而在新鼓风炉车间的现代气体净化系统中,初步净化阶段经常是切向或轴向旋流器,其分离效率优于除尘装置。
在WO 00/40763中公开了用于鼓风炉气体净化系统的轴向旋流灰尘分离器。这种现代灰尘分离器包含垂直压力容器,在它的顶端具有用于鼓风炉炉气的轴向送料装置。轴向送料装置包括用于未经处理鼓风炉炉气的两个向上突出的入口连接管和用于预净化的气体的中心出口连接管。在中心出口连接管的侧向上,两个入口连接管通向压力容器的罩。向下扩展的入口钟形物设置在压力容器的罩的下方并将气流引向入口钟形物的底部边缘与压力容器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设置在该环形间隙中的具有导向叶片的涡流装置使得鼓风炉炉气关于受压容器的竖向轴涡旋。离心力使得灰尘颗粒径向向外甩出,它们与外壁相撞进而下滑通过漏斗进入集尘斗。气流在位于前述漏斗的出口前面的偏离锥处反转其向下的盘旋,并以较小的内部螺旋向上运动。中心出口连接管轴向地穿过入口钟形物并且其入口位于入口钟形物的下方。通过该入口,向上运动的气流进入中心出口连接管,气流通过该中心出口连接管沿轴向离开灰尘分离器。应该明白此种类型的轴向旋流灰尘分离器实现了高达全部含尘量85%的分离效率。
因此这种轴向旋流分离器是新的鼓风炉炉气净化车间非常感兴趣的解决方法。如果不得不改建包括传统除尘装置的现有鼓风炉炉气净化车间的话,WO 00/40763建议将没有集尘斗的轴向旋流分离器插入到除尘装置的截平压力容器中,从而由除尘装置的压力容器形成集尘斗。这种解决方式当然比用全新的轴向旋流分离器来完全更换传统除尘装置要便宜,但有时仍太昂贵,如果客户针对环境保护措施仅有有限的预算的话。
在改建包括传统除尘装置的现有鼓风炉炉气净化车间的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在无需改进其压力容器的情况下就可以提高传统除尘装置的分离效率。确实应当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对压力容器进行改进成本相当高,因为它们要求压力容器的新的压力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5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