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6461.X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1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吕和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瞬茂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6 | 分类号: | H05K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消泡装置,其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印刷电路板制程中的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业印刷电路板等基板加工过程中,无可避免的要反复进行显影及镀膜的步骤,以使该基板上得以分布不同的电路设计,在这些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以达到前述效果,例如显影剂(碳酸钠或碳酸钾)的添加,但化学药剂的使用常会造成药剂与该基板表面成分的作用,而产生大量泡沫,泡沫的形成会使反应槽溶液液面降低,化学药剂浓度减少,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产生,一则可以借助不断添加该化学药剂、二则可利用消泡剂或消泡装置而改善。
目前,使用消泡剂是最常见的消泡方法,消泡剂种类大致可分为含硅及非含硅消泡剂,中国台湾发明第200706228公开号专利「消泡剂组成物」即提供一种硅酮系的消泡剂组成物,其即使添加于发泡性液体内,亦不会产生液体混浊及伴随时间经过所导致的分离,且消泡性良好,该发明的消泡剂组成物,其特征是含有下述(A)、(B)及(C):(A)含下述(i)和(ii)的硅酮油化合物:1-100质量%,(i)含有含环氧烷基的有机基、且构造中具有分枝单位、于25℃的粘度为10-100000mm2/s的聚环氧烷变性分歧型有机聚硅氧烷:100质量份,(ii)微粉末二氧化硅:0.1-30质量份;(B)于25℃的粘度为10-10000mm2/s的聚环氧烷变性有机聚硅氧烷:0-99质量%;(C)聚环氧烷聚合物:0-50质量%。
只是,消泡剂的使用除需在制程中不断补充、增加消泡剂用量之外,在制程中尚须增加其它步骤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造成的毒害,因化学反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却为地球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所以发展一种便于操作,且装置简单的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实属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印刷电路板显影镀膜制程中使用的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包括:
一浮力消泡组,是包含至少二浮筒、至少二集泡管及一三向导管,其中该二集泡管的一端枢接于浮筒上,再用三向导管将两集泡管另一端连接,该集泡管上另设有复数个集泡孔;
一气动帮浦,利用一导管连接于该浮力消泡组的该三向导管;及
一过滤器,串接于该气动帮浦,并具有一滤液输出管。
其中该浮力消泡组还包含一固定架。
其中该过滤器的滤心为缠绕式滤心。
其中该固定架由一固定座与一固定座套件组成,该固定座一端固定,该固定座套件与该集泡管连接,该固定座与该固定座套件相互套合,以支撑该集泡管。
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包括:
一浮力消泡组,具有至少二浮筒、至少二集泡管及一三向导管,其中该二集泡管的一端枢接于浮筒上,再以该三向导管将二集泡管另一端连接,该集泡管上另设有复数个集泡孔,该浮力消泡组还包含一固定架,该固定架系由一固定座与一固定座套件所组成,该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该固定座套件与该集泡管连接,该固定座与该固定座套件为互相套合;
一气动帮浦,利用一导管连接于该浮力消泡组的该三向导管;及
一过滤器,串接于该气动帮浦,并具有一滤液输出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可收集并消除工业制程中漂浮于溶液表面的泡沫,并借助过滤将泡沫集结成溶液供再回收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印刷电路板显影镀膜制程中使用的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可有效消除在制程中所产生的泡沫,并将化学药剂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为使熟悉该项技艺人士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助下述实施方式,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加说明,说明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力消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力消泡组的立体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力消泡组的平面图。
图中:
1消泡及溶液回收装置,10浮力消泡组,11浮筒,12集泡管,121集泡孔,13导管,14固定架,141固定座,142固定座套件,15三向导管,20气动帮浦,30过滤器,31滤液输出管,5槽体,A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瞬茂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瞬茂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4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周边水域安全可视化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快速制冷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