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线圈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6265.2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48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青 |
主分类号: | H05B6/40 | 分类号: | H05B6/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盘,特别是一种用于加热的漆包线线圈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电产品所使用的加热线圈盘绕线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将漆包线绞合为多股线,然后再将被绞合好的漆包线一圈一圈地密绕在绕线支架上。其缺陷是:由于线圈匝与匝之间没有间隔,因此容易发生短路现象,增加故障地几率。
另一种基本结构如下:包含线圈盘支架,该线圈盘支架设有磁条及绕线部,漆包线绕在绕线部上,一般是将间隔一定距离的漆包线胶粘接固定在线圈盘地表面。其缺陷是:其绕线工艺复杂,由于匝与匝之间是靠粘结固定在线圈盘上的,也易于造成线与线相碰,增加故障的几率。
另外,现有的加热线圈盘使用的磁条前后宽度相等,从而造成线圈盘中间部磁条密集,线圈盘外部磁条间隔较大,使磁条磁力线分布不均匀,形成线圈盘中间磁力线密集,发热集中在线圈盘的中间,而线圈盘外部由于磁条间隔较大,其屏蔽效果不好,使得电感较低,因此必须增加绕线匝数,才能使得线圈发热量增加;同时,漆包线与磁条安装在同一个面,在安装时需要用绝缘胶带对漆包线和磁条之间隔离,影响生产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盘短路几率小,在不改变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漆包线用量少,且易于安装的新型加热线圈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热线圈盘,包括圆形线圈盘支架、绕线支架和位于线圈盘支架中心的圆台,所述绕线支架呈辐射状均布于线圈盘支架和圆台之间,所述绕线支架的两端各设有磁条,两磁条之间的绕线支架上设有环状绕线线槽,所述绕线线槽之间设有环状挡板。
还包括置于两磁条之间的长磁条,所述长磁条固定于绕线支架的底面。
所述绕线支架上设有容置长磁条的长槽,其两端的圆台和线圈盘支架上分别设有容置磁条的容置口,所述长磁条通过夹扣装置将长磁条固定在绕线支架上。
所述两磁条自由端的高度大于线槽顶端的高度。
所述夹扣装置由护板和弯折部围制而成,弯折部置于护板的两侧,弯折部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长槽两侧壁设置的凸起相对应。
绕线支架呈梯状,远离圆台一端的宽度大于其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绕线支架两端磁条的宽度与绕线支架两端宽度相对应。
线槽的截面底部为半圆形,或为直角,或为梯形,或为圆角。
在线圈盘支架的外侧壁上设有出线挂钩。
该线槽底部为半圆形或弧形或直角形或圆角形或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a、由于漆包线绕设置于线槽内,相邻的线与线之间通过挡板间隔绝缘,这样可降低相邻线与线之间的移位,加强了线与线之间的绝缘,从而降低了短路的几率,同时,由于线与线之间挡板限制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加热线圈盘更容易将自身所产生的热量散掉
b、有三个磁条构成一个磁条组,由于中间的长磁条从底部安装,长磁条与漆包线之间通过绕线支架隔离,因而绕线支架起到了绝缘的作用,省去了粘贴绝缘胶带的工序,加快了生产速度。
c、每个磁条组两端磁条宽度不相等,整个加热线圈盘中间的磁条相对较窄,加热线圈盘外部的磁条相对较宽,从而增加了磁条有效面积,使得磁力线分布更均匀。
d、由于磁条组两端磁条突起,使得磁条组合呈U型结构,使得磁外泄进一步减少,提高了效率,减少从线盘所发生的电磁辐射干扰,由于增加了磁条的有效面积,提高了线圈盘的电感,使得铜线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
e、每个长磁条均有一个活动的夹扣装置进行固定,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固磁条的稳定性,防止磁条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f、绕好的线盘出现直接缠绕在出线钩上,使得出线工艺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针对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线圈盘中线圈盘底面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线圈盘中线圈盘正面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线圈盘的夹扣装置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线圈盘的磁条组合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线圈盘的绕线架与磁条结构组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A-D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线圈盘中线槽的各种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线圈盘支架 2、绕线支架 3、圆台 4、磁条 5、磁条
6、长磁条 7、挡板 8、线槽 9、容置 10、容置口
11、长槽 12、夹扣装置 13、护板 14、弯折部 15、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青,未经李玉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电双控管理装置
- 下一篇:大功率LED路灯灯具主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