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瓶瓶盖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75887.3 | 申请日: | 2007-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7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郭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瑶 |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A61M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慧 |
| 地址: | 2766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输液瓶瓶盖。
技术背景:
在医疗卫生行业中,静脉点滴输液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输液之前,需要将一次性输液器的穿刺针头穿过输液瓶的橡胶瓶塞,在穿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橡胶微粒,而这些橡胶及不溶性微粒一旦随着药液进入人体,就会引起隐性热源反应,并可导致血管堵塞、继发性血栓及肉芽等,甚至可形成败血症。另外,现有的穿刺针头常常穿过输液瓶的橡胶瓶塞后会有较长的一段伸入输液瓶内,为了不使药液浪费,在输液瓶内的药液接近穿刺针头端部时,需要由医务人员慢慢把穿刺针头拉出一些,把穿刺针头拉到液面以下,使药液能继续流下来,在一次输液临近结束的时候往往需要往外拉出穿刺针头数次,以保证药液能够流下来,这样就会给医务人员增加工作量,浪费医务人员的大量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避免产生橡胶微粒及提高输液瓶内药液利用率且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的输液瓶瓶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瓶瓶盖,包括内层的橡胶塞和外层的铝盖,其中,所述橡胶塞和铝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在所述橡胶塞上部轴线上的圆锥孔内,所述圆锥孔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所述密封塞的高度比所述圆锥孔的高度略小,所述橡胶塞轴线上、所述圆锥孔下方设置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的直径比所述圆锥孔下端孔的直径略大,所述圆锥孔的下端与所述圆柱孔的上端在同一个平面上。
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圆锥孔为过盈配合。
所述密封塞上设置有吊环。
所述密封塞吊环的两侧设置有橡胶块。
所述橡胶塞伸入输液瓶内部分的外层及所述圆柱孔的上端及圆周上设置有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时,先打开铝盖,去掉密封塞吊环两侧的橡胶块,抓住密封塞吊环把密封塞拔出,然后将一次性输液器的穿刺针头由橡胶塞的圆锥孔插入,穿破保护膜进入圆柱孔即可进行静脉输液,有效避免橡胶微粒的产生,保证患者安全输液,且因穿刺针头输液时位于圆柱孔内,有效避免药液浪费,提高药液利用率,也省略了医务人员为了防止药液浪费而数次往外拉出穿刺针头的工作量和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橡胶塞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塞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时其设计主体机构包括铝盖1、橡胶塞2、橡胶块3、吊环4、密封塞5、保护膜6、翻边7、圆锥孔8、圆柱孔9、输液瓶口10。橡胶塞2塞入输液瓶口10内,橡胶塞2的翻边7在输液瓶口10外侧,铝盖1设置在橡胶塞2外侧;密封塞5设置在橡胶塞2和铝盖1之间,插入橡胶塞2轴线上的圆锥孔8内;圆锥孔8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锥孔,密封塞5的高度比圆锥孔8的高度略小,橡胶塞2轴线上、圆锥孔8下方设置有圆柱孔9,圆柱孔9的直径比圆锥孔8下端孔的直径略大,圆锥孔8的下端与圆柱孔9的上端在同一个平面上;密封塞5与圆锥孔8为过盈配合;密封塞5上设置有吊环4,吊环4的两侧设置有橡胶块3;橡胶塞2伸入输液瓶内的部分外层及圆柱孔9的上端及圆周上设置有保护膜6。
使用时,先打开铝盖1,去掉吊环4两侧的橡胶块3,抓住吊环4把密封塞5拔出,然后将一次性输液器的穿刺针头由橡胶塞2的圆锥孔8插入,穿破保护膜6,进入圆柱孔9内即可进行静脉输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瑶,未经郭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织工程化雄激素分泌组织移植物
- 下一篇:通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