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暗钩式插座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75874.6 | 申请日: | 2007-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79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彭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军波 | 
| 主分类号: | H01R13/506 | 分类号: | H01R13/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 地址: | 51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暗钩式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尤其是指插座面板和底盒能够快速装卸和易于维护的暗钩式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技术的插座其面板与底盒一般是通过螺丝与底盒固定在一起,上述结构的插座装卸耗时太长且不太方便,特别是当底盒埋在墙壁中而固定螺丝的柱脚折断或松脱的时候,造成面板无法紧固从而带来安全隐患;也有采用面板与底盒通过凹凸扣接的明装式插座,其安装虽然较为容易,但拆卸时容易使凸出的扣脚折断,从而造成面板的损坏,使插座无法使用;还有采用扣插式设计的插座,其安装虽然简单但其脱扣装置过于繁琐容易导致拆卸和维护困难,实际应用也极不方便;上述插座的底盒在实际安装中都不能够改变其安装方向,当底盒处于暗装位置或埋入墙壁中的时候如不慎将安装方向颠倒后,将使插座面板无法安装,即使强行安装也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暗钩式插座,包括面板和底盒,面板与底盒暗钩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面板1边缘下部向内开有四方凹槽3,面板1下部设有四方凹沟5,在四方凹沟5处还设有两个固定的弹性塑料弯钩4;在底盒2顶部边框的横轴和纵轴上,对应面板1上的弹性塑料弯钩4处各开两个有斜边的四方孔6,弹性塑料弯钩4对准斜边插入,当弹性塑料弯钩4的钩尖滑到斜边的尽头时,其自身的弹性促使钩尖牢牢的钩住四方孔6的底部,从而将面板1紧固在底盒2上。
优点:它取消了面板用的固定螺丝,代之以暗钩固定,安装时弹性塑料弯钩4对准插入四方孔6的斜边,按压面板即可使面板与底盒牢固结合;由于弹性塑料弯钩4采用了固定在四方凹沟5内的凹入式设计,所以避免了因为钩脚过长容易折断的问题出现;拆卸时,只需要用一字螺丝刀刀头或试电笔笔头插入面板边缘下部向内开有的四方凹槽3,再轻轻的撬拨就可以利用杠杆的原理及塑料弹性弯钩4本身的弹力使弹性塑料弯钩4的钩尖自然的顺着四方孔6的斜边退出钩接状态,因而可以将面板与底盒轻易的分离开来,脱钩装置的设计简单而实用进而可以实现快速装卸的目的,同时由于底盒2的上方对应于塑料弹性弯钩4的位置采用了四方都有四方孔6的设计,可以很好的避免了因底盒2在暗装模式下因螺丝的柱脚折断或松脱后无法紧固面板的问题出现,也消除了当底盒2在暗装模式下不慎将安装方向颠倒导致强行安装面板后不美观的情况,极大的方便了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暗钩式插座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暗钩式插座面板剖面示意图。
图3是暗钩式插座底盒外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暗钩式插座,包括面板1和底盒2,面板1与底盒2暗钩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面板1边缘下部向内开有四方凹槽3,面板1下部设有四方凹沟5,在四方凹沟5处还设有两个固定的弹性塑料弯钩4;在底盒2顶部边框的横轴和纵轴方向,对应面板1上的弹性塑料弯钩4处各开两个带有斜边的四方孔6,弹性塑料弯钩4对准斜边插入,当弹性塑料弯钩4的钩尖滑到斜边的尽头时,其自身的弹力促使钩尖牢牢的钩住四方孔6的底部,从而将面板1紧固在底盒2上。
拆卸时,只需要用一字螺丝刀刀头或试电笔笔头插入面板边缘下部向内开有的四方凹槽3,再轻轻的撬拨就可以利用杠杆的原理及塑料弹性弯钩4本身的弹力使弹性塑料弯钩4的钩尖自然的顺着四方孔6的斜边退出钩接状态,因而可以将面板与底盒轻易的分离开来,脱钩装置的设计非常简单而实用,进而可以实现快速装卸的目的。
由于底盒上方采用四边都有四方孔的设计,避免了底盒因为安装方向不慎颠倒而强行安装面板后不美观的情况,因而可以任意改变底盒的安装方向也不会影响插座的安装效果。
本暗钩式插座中的面板1可以制作成网络模块面板、电话接口面板、视讯输出面板、开关控制面板、电源插座面板、开关与电源组合面板、语音接口面板、风扇调速面板、空调控制面板、电流控制面板及所有需要使用面板固定在底盒上的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军波,未经彭军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产生装置
 - 下一篇:车辆驾驶室制冷装备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