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流程电池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75854.9 | 申请日: | 2007-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3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晏;方平福;王为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晏;方平福;王为希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程 电池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用的等流程电池组。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电动车普遍采用不能实现批量生产的锰酸锂大容量50~100A以上电池进行并、串联,从而形成动力电池包的方式为车辆供电,在安全、可靠、耐用与控制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方面都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需要,尤其其安全系数较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相比缺乏有效保障,但是使用单体电池又会出现对电池的使用不均匀、局部出现损坏的现象。
鉴于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将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用于电动车的等流程电池组,以及由这种电池组构成的动力电池包。
(三)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单体电池效率的最大化,并保证并联后的单体电池的电流流程均等的电池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等流程电池组组合构建的等流程电池包。
【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等流程电池组,该电池组由阳极极板、阴极极板和并联的多个电池组成,其特征在于阳极极板从一端伸出作为接线端,阴极极板从相反的另一端伸出作为接线端。所述阳极极板和所述阴极极板采用铜质板材。所述阳极极板和所述阴极极板采用镍/铜/工艺不锈钢的复合板材。
所述阳极极板和所述阴极极板上带有多个用于焊接电池的极耳;所述的极耳为在极板上冲切出的双舌极耳;所述极耳是折叠的复合板材,焊接至极板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对于每个单体的电池而言,该电池组具有等流程,从而实现对每个电池的均匀使用,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在电池组串、并联之后仍旧实现对单体电池的电流流程均等。
该电池组的外型尺寸以定比设计为基本标准模块,根据不同车辆的不同需求从X、Y、Z三个方向接引动力线,保证在车辆可利用空间里的最大装载。发明是动力电池在实用领域里的‘拐点’虽然与已有技术连续但不可导的。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动力电池包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动力电池内部单排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3为动力电池包单个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国内电动车普遍采用不能实现批量生产的锰酸锂大容量50~100A以上电池进行并串联,在安全、可靠、耐用与控制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方面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需要。其安全系数较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相比缺乏有效保障,对此我们提出一种全新的动力电池组。
该等流程电池组,该电池组由阳极极板、阴极极板和并联的多个电池组成,其特征在于阳极极板从一端伸出作为接线端,阴极极板从相反的另一端伸出作为接线端。所述阳极极板和所述阴极极板采用铜质板材。所述阳极极板和所述阴极极板采用镍/铜/工艺不锈钢的复合板材。
所述阳极极板和所述阴极极板上带有多个用于焊接电池的极耳;所述的极耳为在极板上冲切出的双舌极耳;所述极耳为复合板材折叠后焊接至极板上的。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该动力电池包,及将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用于电动车的技术要点。如图1中所示,该动力电池包的外型尺寸以定比设计为基本标准模块,根据不同车辆的不同需求从X、Y、Z三个方向接引动力线,保证在车辆可利用空间里的最大装载,同时为了对于每个电池采取等流程的连接方式,如图1中所示,在一个方向上引出阴极电极或阳极电极9,则在相对应侧的相反方向上引出另一个电极9。在电池包的外壳上设有通气孔8、通气槽7以及相应的定位销10,分别用于内部电池的通气及电池包的定位。本发明的关键理念是建立了车载动力电池的产业标准。在400Wh和600Wh的标准模块下,动力电池包可以自由地由大到小地分拆或由小到大地集合,派生成不同瓦/时的可以满足所有车型动力需求的统一标准的同一质量的成批生产的产品。而其工艺也是覆盖各种Wh瓦/时动力电池包,是可以任意拓展Wh瓦/时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晏;方平福;王为希,未经王晏;方平福;王为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8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