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藏储气室的防身护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75824.8 | 申请日: | 2007-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9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施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龙飞 |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刚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新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藏 储气室 防身 护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防身护具上的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内藏储气室的防身护具。
背景技术
漆弹运动是源自于70年代美国中西部的一种户外活动。当时,牛仔们为了方便管理牛群或马匹,有人发明了一种用二氧化碳气体为动力的漆弹枪,可以发射专门的漆弹替不同的牲畜做记号。由于漆弹枪可以不必冒险接近牲口,牛仔们对这种工具趋之若鹜,很快的漆弹枪就成了经营牧场的必要装备。后来,一批顽皮的牛仔们在农忙之余,开始拿着漆弹枪在农场里互相射击玩耍,逐渐演变成相互竞赛对打的生存游戏,并风靡吸引更多爱好者加入,甚至在美国与苏联的冷战期间,还被用来模拟实战训练。
漆弹运动传入日本之后,玩具厂商开始以漆弹枪为蓝本,研发出外型仿自真枪的游戏枪,即现在业内常见的B B枪,可用来发射塑胶B B弹,因为外型就像真枪故受到广大的欢迎。目前,生存游戏有漆弹及B B弹两种,其枪枝所用的推进动力,包含:电动、空气、瓦斯及二氧化碳(CO2)等,因为击发力道强(尤其是高压气枪),故游戏时必需穿着护具,否则一旦被击中就会造成淤血受伤。
然而,使用气枪有一项缺点,那就是要时常充气,如果游戏中穿戴护具又要另外配带气瓶,即会显得十分占位,而且必需时时重新填装,也会造成游戏中断,为其缺点所在。
另外,这种气枪的加强型,也被当作一般基本安全防卫使用,譬如,目前较新的镇暴枪也是利用相同的供气原理,来击发橡胶弹及塑胶硬弹等,但其使用时也相同存有如上要时常充气的缺点。而漆弹运动中所用的护具,则因设备是属于业余的轻便型,所能承受的冲撞力有限,根本无法担任起类似的安全防卫上使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乃深入加以研究、设计,经多方实验改良后,终于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藏储气室的防身护具,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陷,其内部可供储存气体,有效加强护具结构强度,提供人身安全防护,并能用来作为气枪或氧气的供气,以延长使用时间。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内藏储气室的防身护具,主要由可穿戴于身体胸前及背后上的两金属板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两板体通过连结带相连接;该护具的板体内部设有容间,其外部设有充气阀及出气阀。
其中,该两板体为耐高压硬质金属所制成,其上设有可供管路连通的气阀,且其中一板体的正面上设有气压表,其出气阀上配设有外接管路与气枪相连。
其中,该板体中设有夹层隔板,隔板上设有气孔,板体内部区隔成两个互通的容间。
其中,该护具为半身形,其板体上方两边及两侧边上设有供配置前述连结带的系孔。
其中,该护具为腰带形,其板体两侧边上设有供配置前述连结带的系孔。
其中,该板体上所设的连结带为黏扣带。
其中,该板体上所设的连结带为具有调块的穿孔皮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配带时不但可加强护具的缓冲作用,提供人身安全防护,并可当成隐藏的储气设备,用以延长气枪或氧气的供气使用时间。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其他特点,兹举本实用新型较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以下所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体的平面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穿孔皮带的平面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设成腰带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设有夹层隔板的平面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内藏储气室的防身护具1,其主要包括:
两板体10,其中间以连结带2相连,可穿戴于身体的胸前及背后上;其中该护具1的板体10(其中之一或两者)内部可设有容间11,其外部设有充气阀12及出气阀13。
实施时,该两板体10可为耐高压的硬质金属所制成,其两侧可设有顺应人体的弧弯部105,且两板体10上设有气阀14以供管路15牵连相通,于其中的一板体10的正面上并设有气压表16,用以侦知内部储气容量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龙飞,未经施龙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8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