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屏三维对位贴合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75731.5 | 申请日: | 2007-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0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琼;曾凡锋;姜兆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B25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海国;王艳春 |
| 地址: | 518119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屏 三维 对位 贴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压贴成形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屏对位压贴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外观及性能等方面都不断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实用性,也希望手机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在人们不断追求美的时代,美观、实用的三维液晶显示屏自然而然地成为手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手机生产厂家也纷纷推出具有三维液晶显示屏的手机。
然而,目前厂家生产三维液晶显示屏所使用的对位贴合机基本上都是多用途的联合体,此类联合体贴合机其一台设备的成本动达数百万,且部分功能无法使用上,造成了成本浪费,削弱了生产厂家的竞争优势,且更不适用于新产品的试制;而如果采用传统的手工生产三维液晶显示屏,贴合时不仅效率低下,且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三维对位贴合机,以达到取代大型全自动对位贴合机,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三维对位贴合机,包括机体和安装于机体上的对位贴合装置,所述对位贴合装置包括一固定和调节产品位置的定位模块;以及一吸取所述定位模块上的产品并将其与所述定位模块上固定的产品进行压合的贴合模块。
所述定位模块包括水平调节模块、三维定位模块和产品定位模块,其中产品定位模块安装在三维定位模块上,三维定位模块与水平调节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平调节模块包括调节基板、支承球和水平调节板,所述支承球装于调节基板和水平调节板之间并支撑水平调节板。
优选地,所述三维定位模块包括X方向移动调节装置、Y方向移动调节装置和Z方向角度调节装置,分别调节产品定位模块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位置。
所述贴合模块包括一级移动装置和二级压贴移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一级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气缸固定板、第一气缸固定座、滑座体以及用于滑动的滑轨和滑块组合;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第一气缸固定座上,其活塞杆固定在气缸固定板上,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于滑座体上。
优选地,所述二级压贴移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座、吸取模块以及导向杆,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第二气缸固定座上,第二气缸固定座固定在滑座体上,导向杆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吸取模块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三维对位贴合机,不仅结构简单,对位准确,操作方便,且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为三维液晶显示屏的生产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与大型对位贴合机相比,购买1台大型全自动对位贴合机的成本可生产60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位贴合机。同时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手工生产相比,明显提高了三维液晶显示屏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三维对位贴合机20的立体示意图,该三维对位贴合机20包括机体和对位贴合装置20,其中所述机体包括至少一主工作台23和至少一支承架25。所述对位贴合装置20包括一定位模块21和一贴合模块22,以及配合调节显示的CCD显示系统(图未示),该CCD显示系统通过将图像点或标记点放大传给显示器,操作人员可以直接从显示器中看到操作结果,所述标记点包括如标记于液晶光栅或带有TFT的LCD上的MARK点。所述定位模块21固定于主工作台面23上,贴合模块22固定于对位贴合机的支承架25上,所述支承架25垂直连接或固定于主工作台面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