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测量体重的病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5287.7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杜宏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宏威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B5/00;G01G1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李京楠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县溪湖镇忠***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体重 病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体构造,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测量体重功能的病床。
背景技术
重病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测量体重时,由于无法轻易移动,往往需多人辅助方能完成。
为解决此问题,专利证书号为M309988及M309989的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测量体重功能的病床,该病床的床架由内、外框架组成,内框架外侧的容置槽内安装有移动块:外框架角隅处则设有连接集线箱、显示器的负荷单元,负荷单元的轴柱则与固设在外框架侧边组接块上的圆弧凹槽枢接,组接块另一端的螺纹段则与移动块螺设结合,病床承载病人时,内框架位移,造成组接块圆弧凹槽与套接的轴柱位置改变,让负荷单元因变化产生信号,经集线箱传递给显示器产生测量数据。
上述结构的病床,虽然有助于护理人对于重度病患进行体重测量,但是将测量机构的负荷单元固设在外框架角隅处,其弊端是结构复杂,误差大,患者需位于床体正中央,方能精确测体重;换言之,此种结构的病床,体重测量的误差较大,确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测量体重的病床,其机构简化,安装快速,误差小,患者处于床架任何位置,皆能平衡测量基准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测量体重的病床,包括床架,床架具有床头和床尾,床头下方装有两个前支柱,该两个前支柱分别位于床头的左、右两侧,床尾下方装有两个后支柱,该两个后支柱分别位于床尾的左、右两侧;其特征是:所述两个前支柱之间,横向地装有第一上支架,第一上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支架,第一下支架与第一上支架之间安装有第一重量感测器;所述两个后支柱之间,横向地装有第二上支架,第二上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支架,第二下支架与第二上支架之间安装有第二重量感测器。
所述第一上支架与第一重量感测器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上垫片,所述第一下支架与第一重量感测器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下垫片,上、下垫片呈斜对角方式布置在第一重量感测器的顶端和底端上,所述第一上支架、上垫片与第一重量感测器的顶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架、下垫片与第一重量感测器的底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架的下方连接有可调高度的轮体。
所述第二上支架与第二重量感测器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上垫片,所述第二下支架与第二重量感测器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下垫片,上、下垫片呈斜对角方式布置在第二重量感测器的顶端和底端上,所述第二上支架、上垫片与第二重量感测器的顶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架、下垫片与第二重量感测器的底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架的下方连接有可调高度的轮体。
所述重量感测器是应变规。
所述重量感测器是压力晶片。
所述重量感测器以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与一显示单元连接。
所述重量感测器是压力传感器。
所述床架下半部设置有壳体,该壳体将所述前、后支柱遮盖。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是在床架下部增设平行的上、下支架,上、下支架通过重量感测器连接,即形成可供躺卧的患者直接测量体重的病床;组件少,适用于任何结构的病床或床体。
二、本实用新型的重量感测器是设置在床头、床尾的上、下支架之间,下支架的下方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活动轮体,若躺卧在床架上的患者不能居于床架正中央,通过调整轮体的高度,可提供适时的平衡调校,病床上患者处于床架上任何位置,都能获得精准的体重。
三、本实用新型是于床头及床尾各设一重量感测器,将两重量感测器的测量数据加以综合运算取其平均值,可获得更精准的体重测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有线传输显示单元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无线传输显示单元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
10床架 11床头 12床尾
13前支柱 14前支柱 15后支柱 16后支柱
131轮体 141轮体 151轮体 161轮体
17第一上支架 17a第二上支架
18第一下支架 18a第二下支架
19第一重量感测器 20第二重量感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宏威,未经杜宏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振齿轮
- 下一篇:打包带带盘架的刹车结构